幽默风格在林纾翻译中的再现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中国掀起了小说翻译的热潮,这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林纾的翻译在传播西方文化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迄今为止,对于林纾翻译的研究多侧重于它的文学功能。林纾借助翻译小说,为中国带来了新思想、新习俗和新观念,并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林纾在翻译作品的风格时融入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观,而对于此,大部分学者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对于幽默风格的翻译研究多数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风格,多数学者认为幽默是不可译的,将其与诗歌相比拟。而正是因为林纾灵活巧妙地再现了原作中的幽默风格,他的很多译作得到了高度赞赏。鉴于不同文化中对于幽默风格的定义存在不同,本文将会根据西方学者对幽默的分类:情景类幽默、讽刺性幽默以及文化负载型幽默,对林纾在翻译幽默风格时所采取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林纾的两本代表性译作:《拊掌录》和《块肉余生述》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林纾的翻译中,情景类的幽默主要是通过仿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方法,同时在翻译中结合自身的文学创作理论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再现,从而使原作中的幽默风格得以保存。其次,在中国历史类小说和传记中,讽刺类幽默十分常见。因此,在处理此类幽默时,林纾多借用中国传统作品中的表现方法来重现西方小说的此类风格,以期读者能够在欣赏时找到共鸣。最后,在中国传统的笑话和幽默故事中,文化负载型幽默并不多见。因此,在传达这一类幽默时,林纾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写,从而满足晚清读者的阅读期待。  总体来说,林纾集译者和文学创作者于一身,通过翻译将其自身的文学笔法融入其中,恰当地再现了中国文人并不擅长的幽默风格。林纾将个人的文学理论和笔法渗透在翻译作品中,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其他文献
华兹尔斯是英国文学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无论是短小隽永的抒情诗,鸿篇巨制的史诗,抑或是清新秀丽的十四行,都给英国文学宝库增加了财富.不仅如此,华兹华
20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掀起了一股翻译热潮。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茅盾积极投身于翻译活动和理论研究。他翻译了不同国家体裁多样的作品。然而,前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家,在日本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纵观其小说创作,他的早期作品以犀利的文笔和独特的讽刺、幽默
本文围绕唐诗中的文化现象,通过分析其中的一些语言特点,对唐诗的翻译进行了初步探索。 众所周知,我国的诗到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唐诗作为中国诗歌的精华,反映了唐朝的经济、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形成了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文坛美国颇赋盛名的黑人女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源于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她尤为同情她黑人同胞的生活状况。正如她所说的,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即通常所说的"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随着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特殊用途英语的重要性,专业英语课是中
近年来,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第二语言习得(例如:Egber,1999;Gu,1995;Jonassen,1999;Kenning&Kenning,1990;Pennington,1996;Warschauer,2000;e
凯瑟琳·安·波特创作了一系列出色的中短篇小说,在美国短篇小说家的行列中独树一帜。对波特的研究多数集中于作品主题的探讨或文体风格、写作技巧的研究。本文则试图描绘出一
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充满了中国北方人的淳朴和细腻、高亢与豪放之情。它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有的还流传到国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