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wzhq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实现联盟式合作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工具。我国技术创新经历了建国之初以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大院大所为主体、改革开放初期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及现在的国家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演变过程。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的目标不尽一致,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实现产业升级,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从产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理上看,它是以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扩散为重点过程,通过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开发(或引进、吸收消化)、生产、商业化到产业化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与此同时,产学研合作作为新形势下我国科研、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既充分整合了高校、科研机构在科研能力、环境、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企业资本优化利用的趋势,它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成果与市场结合,是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的必要手段,而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创新的过程,也可以视作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创造溢出效应的过程。因此,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既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知识创新系统与技术创新系统交叉互补、协同发展的契合点。本文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概念的界定、理论的分析、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借鉴,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概念的分析,指出两者之间的结合,既是其概念的边界,也是概念延伸和交汇的表现,两种概念重合的结果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式的出现;第二、按照参与合作的主体,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同时对我国企业、不同学研机构和政府参与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的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并分别指出其参与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构建了企业、学研机构、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参与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的路径及模式构建;第四、指出了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评价的原则与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企业、学研机构、政府在内的三区评价体系,对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效果进行了理论评价;第五、通过对河南天冠企业集团与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采用罗氏等级评分法与问卷调研等方式对评价体系运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了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路径和模式,并构建了针对企业、学研机构和政府的评价体系,论文最后以河南天冠集团和南阳师范学院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的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论文进一步发展了产业技术创新理论,为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并为企业、学研机构和政府的产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决策参考。
其他文献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后,就与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和载体。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为了缓解日益
p-兴奋剂能促进动物蛋白质的合成,提高饲料转化率,近年来常用作畜牧业中动物的生长促进剂,但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物会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科学研究证明,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对其直接受理的侦查案件引进外部监督机制的一项制度创新。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现代社会民主法治的理念,是
证明责任的分配是民事证据制度的核心,是民事审判中事实认定的起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正式确立了法官在证明责任分配领域上享有自由裁量权,可
十八大的召开预示着经济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国内市场开放度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也已经有很多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起到了举足轻
目前国标GB/T16488-1996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测油以红外分光光度法为第一方法,该方法要求用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这些作为萃取剂使用后的四氯化碳因
按照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生物学科需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近几年来,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始采用导学
湄公河作为一条发源于中国,流经中南半岛五国的国际性河流,流经区域不仅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是域内国家交通运输的重要途径,在业洲乃至国际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
政府与企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可以形成相对密切的伙伴关系。在经济领域,政府为了发展一地经济常对具有战略前途的企业进行扶持,通过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帮助企业迅速做大
在数字化网络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每一领域,每个企业只能紧跟步伐,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赢得发展先机,出版社也不例外。而和其他领域企业相比,出版社信息系统建设普遍滞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