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日本经历了多次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促进了自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且推动了东亚’地区新的国际分工。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雁行模式”分工的形成;90年代之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则促进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的形成。由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东亚地区国际分工的发展,使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三大核心经济地带之一。战后,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着成熟产业对外转移,由于地缘、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原因,东亚地区成了首选之地,亚洲四小龙是第一批承接日本产业转移的。随着日本和亚洲四小经济的发展,东盟成了承接来自日本及东亚四小产业转移的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东亚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日本为领头雁,亚洲四小龙为雁身,东盟和中国为雁尾的所谓东亚“雁行模式”分工。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开始了至今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此次调整是日本跨国公司在一系列经济发展条件变化的基础上,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推动的,其主要表现是生产过程沿着产业价值链延伸,日本由于技术优势集中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而将标准化的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生产阶段通过FDI等途径配置到东亚其他地区,最终,东亚地区形成区域生产网络分工。由于分工的特殊性,中间产品贸易尤其是零部件的贸易的迅速发展成为该种分工下的主要特征,贸易状况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分工的变化,并且反过来也促进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的深化。本文试图对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东亚国际分工的影响的过程进行梳理,对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思路和框架以及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日本经济起飞与产业结构调整,包括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概况和产业结构调整历程,并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各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所采取的产业政策以及调整的结果。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文章的重点章节,内容为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东亚分工。其中第三章为90年代之前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下的“雁行模式”分工;第四章为90年代之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在三、四两章中,分别从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和日本对东亚贸易两个方面重点分析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东亚两种国际分工形成的影响机理。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