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艾滋病歧视态度和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了解医学本科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析医学生对艾滋病的歧视现状及检测意愿,并探索影响人群艾滋病检测意愿的可能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背景资料,也为更有效地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材料及方法:于2011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医科大学护理、临床五年制、临床七年制、卫生事业管理、眼视光、医学检验、医学英语、医学影像五年制、影像七年制、预防医学共10个专业的在校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共计997人。采用匿名填写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民族、年级、专业、学制及家庭月收入;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非传播途径知识、预防知识,共12个问题;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是否介意同艾滋病感染者社交接触、共用医疗设施等24个问题;参与艾滋病检测意愿:是否愿意参加检测、若感染是否愿意告知身边人等6个问题。全部调查数据录入均在Excel中进行,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和分析。统计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并分性别、家庭月收入、年级分别计算知晓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知晓率的比较。艾滋病歧视部分所调查的24个问题按照歧视性回答、非歧视性回答、不确定3类进行统计描述。艾滋病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将是否愿意参加艾滋病检测作为应变量,性别、年龄、民族、年级、专业、家庭月收入、艾滋病知识得分、艾滋病歧视态度得分作为自变量。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997份,收回问卷997份,其中有效问卷986份,问卷有效率为98.9%。调查学生的年龄为(21.928±1.302)岁,最小19岁,最大26岁。在调查的12个艾滋病知识中,有8个问题的知晓率均为90%以上。知晓率相对较低的问题及知晓率为:75.6%的人知晓“从外表不能判断一个人感染艾滋病”,有84.1%的人知晓“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母乳喂养可以传播给婴儿”,有84.9%的人知晓“保持一个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能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仅有60.2%的人知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男性对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能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她的孩子”和“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生下的小孩可能患艾滋病”的知晓率均高于女性(P<0.05)。家庭月收入<3000元、3000-4999元、5000-7999元、≥8000元的调查对象对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能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她的孩子”、“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发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调查对象对于部分问题的知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亦未发现明显的变化规律。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最严重的三项依次为:75.1%的人认为“因性乱而感染HIV的人,不值得人们同情”,68.9%的人认为“不应允许感染HIV的医护人员继续工作”,68.8%的人认为“因吸毒而感染HIV的人,不值得人们同情”。有6.19%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有82.76%的人愿意参加HIV免费检测。如果感染了艾滋病,有23.23%的人认为有必要对周围人隐瞒。如要向别人透露,有82.45%的人会告诉父母、兄弟、姐妹,有93.41%的人会告诉配偶、性伴,只有50.71%的人会告诉朋友。艾滋病检测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得分、艾滋病歧视态度得分进入模型(P<0.05),艾滋病知识得分变量的优势比为2.717,95%CI为1.695~4.357,表示对艾滋病知识更为了解时,调查对象参与艾滋病检测的意愿会有所增加。艾滋病歧视态度得分变量的优势比为0.601,95%CI为0.461~0.785,表示对艾滋病歧视程度越高,调查对象参与艾滋病检测的意愿会越低。未发现其他变量与艾滋病检测意愿有关(P>0.05)。结论:医学本科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但对艾滋病存在较严重的歧视态度。掌握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确立对艾滋病的正确态度,将有助于其参与自愿咨询检测。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空
随着改革发展而不断深入,中国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就设计领域而言,虽然中国是历史文化底蕴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但是“中国元素”设计却没有在世界设计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秉承传统折纸艺术文化为先导,从形态、质感和情感共鸣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折纸形态元素在产品造型设计的应用研究,旨在探寻一条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之路。“工欲善
回顾了Ilizarov技术发展演变的历程,简述了Ilizarov技术作用的机制,指出了Ilizarov技术目前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如各种因素导致的骨缺损,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各类疾病引起的
放弃继承是当然继承主义下对继承人的选择权进行保护的一项制度。在我国的相关立法中,只有198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和1985年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