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解阶段毛竹叶及其分解土对杉木种子的化感作用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混交林认识的不断深入,混交林的营造已日益受剑人们的重视。在我国南方毛竹混交林的营造而积不断增加,但是对于如何正确选择毛竹优良混交树种则存住相当的盲目性,其中毛竹与混交树种间的生物化学关系(即化感作用)往往被忽略,从而造成混交效果不理想,甚至混交失败。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在农林经济及林业产业结构上占有重要地位。加强毛竹林培育,大力发展毛竹产业,不仅能加快竹业经济发展,促进高效林业建设,而且对振兴山区林业经济、帮助竹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长期的林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广大林农为经营方便,营造了大面积的毛竹纯林,这不仅影响了毛竹林的林地生产力,也严重影响了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 本文通过生物评价对毛竹干叶分解过程中对杉木种子的化感效应进行连续检测,为毛竹混交树种的选择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1.干叶在分解过程中。从干叶中浸提的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在不同的分解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有时为抑制作用,有时为促进作用。 2.浸提的干叶弱极性和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各发芽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三种浓度处理(50mg/kg, 100mg/kg.200mg/kg)处理之间相比,一般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 3.在分解过程中,从干叶中浸提的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各发芽指标.一般在分解到六个月到九个月时存在强烈的抑制或促进作用,而分解剑十二个月时,释放的化感物质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分解而失去活性,抑制或促进作用减弱或转化为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 4.分解过程中,从干叶浸提的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在开始阶段有时存在抑制作用,在后期抑制作用减弱或转化为促进作用。分解土中浸提的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和干重指标在分解剑六个月到九个月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到十一二月后又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平均根长、平均胚长和鲜重指示有时存在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在94%的土地是山区的云南,非木材林产品对山区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生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甚至是地方经济的主要来源。然而,目前非木材林产品的商品化经
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就是采用瑞典农业大学构建的反义ccr基因转导的挪威云杉细胞愈伤组织,通过诱导产生再生植株,并检测证实该基因是否表达及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状况,为培育出低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