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兼论我国的实践及其问题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引言部分介绍了贸易与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构造了封闭经济中产出与环境的静态模型,同时引入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动态模型,对这两个模型的深入分析探讨,指出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关键在拥有强大的制度能力。   第二章从封闭经济过渡到开放经济。应用图形模型,分析了贸易、贸易政策,环境、环境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福利影响、环境与贸易政策的调整等等。这些分析最基本的结论是: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必须相互配合。   第三章遵循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切入点,进一步梳理了相互关系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竞争力问题;贸易相关的环境标准(市场准入或市场机会问题);应用贸易手段达到国际环境目的;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详细考察了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历史、现实和前景,尤其是指出了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同时对相关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考察,包括PPP(污染者付费)、生产和工艺方法(PPM)、科学与预防原则和开放性等。   第五章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重回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反思,指出其不足,并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做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制度优势相互层进的关系。   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与第一章的结论相契合。也就是说,封闭经济在引入国际贸易之后,要协调好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对一个社会的制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贸易与环境的问题,本质上仍然是经济与环境的问题。那么政策含义不言自明: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中,根本上是要进行自身的制度能力建设。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实验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在不同季节、不同工况条件下对不同水质模拟人工配水中磷的处理效果,并对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和磷在土壤中的迁移变化规律、形
土壤是一个多介质的环境,它是生物生长的基础,也是环境污染物的主要归宿之一。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必然与土壤各种组成发生作用,其中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和土壤微生物特点是影响
本论文采用“复合式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联合工艺处理哈尔滨某垃圾场渗滤液,两者串联运行。在本试验中,NH4+-N通过厌氧氨氧化、硝化等方式脱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有机难降解废水,尤其是某些新型工业废水,给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带来难以克服的挑战。高级氧化技术是近二十年来被广泛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水处理技术,其对废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软磁材料在电子器件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常用材料纯铁和硅钢在加工成元件后为确保其耐蚀性就必须加以电镀,这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有污染环境问题;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