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按键记录软件和刺激下回忆分析了20名母语为汉语的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在线修改,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目标、层级、位置和停顿这四个维度综合分析在线修改语料,旨在论证在线修改模式与基于评分的文本质量——进而与写作者的外语掌握水平——之间有着多层的联系。结果表明,高、低分组在各维度总体分布趋同,而且都存在修改迟滞及缺失。差异主要在于:(1)高分组的语法监控比低分组更恒常;(2)高分组无停顿和避免重复的措辞修改比例高于低分组,表明高分组提取可支配语言资源速度更快,词汇多样化意识更强;(3)内容修改中,低分组“欲添又止”的句读修改远多于高分组,但句级修改不如高分组多样,表明低分组在新想法产出时可供支配的工作记忆与提取有限语言资源的认知负载之间冲突更剧烈;(4)高分组的修改“盲区”总体比低分组少。两组母语负迁移可见于对具体语言表达问题的修改且因写作者而异。高分组的修改策略更为积极有效,通过提取与中文所想意思接近的英文表达来回避直译的困难,而低分组则更倾向于放弃当前产出计划。基于以上发现,本文在最后对外语写作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