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临床上常有服用附子及附子理中丸产生毒性或不良反应的报道,其中毒表现不一,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及心脏。本文从附子及附子理中丸对动物的毒性考察入手,观察对主要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结合附子及附子理中丸对心脏的影响和三种双醋型生物碱成分(乌头碱(aconitine,AC))、次乌头碱(hypaconitine,HC))及新乌头碱(mesaconitine,MC))的药动学两方面内容对附子及附子理中丸的毒性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1生附子、制附子及附子理中丸毒性考察①毒性考察:附子(生附子与制附子)乙醚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考察;附子理中丸的急性毒性与长期毒性考察。②对神经和心脏的影响:附子及附子理中丸对大鼠心率及自主活动的影响;附子及附子理中丸对大鼠脑组织中的氨基酸类及胆碱类神经递质的影响。2建立生物样品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方法建立灵敏可靠的生物样品(血浆及组织)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的LC-MS/MS检测方法,并对专属性、灵敏度、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基质效应、稳定性等方法学进行考察。3生附子、制附子及附子理中丸中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药动学单次灌服大鼠生附子、制附子后双酯型生物碱在血中的药动学,求得单剂量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根据单剂量求得的清除半衰期,大鼠等间隔等剂量连续多次灌服生附子、制附子及附子理中丸和人口服附子理中丸后,药后不同时刻采集血样,得到等间隔等剂量大鼠多次给予生附子、制附子及附子理中丸和人口服附子理中丸的药时曲线图。4生附子和制附子双酯型生物碱成分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生附子与制附子乙醚提取物,均在不同时刻处死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脑、胃、十二指肠和睾丸,冰浴下匀浆,用LC-MS/MS检测各组织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1附子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生附子L50为9.692g/kg,制附子LD50为156.05g/kg;附子理中丸没有显示急性毒性作用,长期给药后可升高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尿素氮、肌酸激酶和总胆红素的量,降低睾丸指数,导致肾间质充血水肿、脊髓空泡变等病理改变。附子提取物显著升高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及乙酰胆碱的含量,降低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及心率与自主活动次数。附子理中丸15 g/kg(大鼠临床等效剂量的5倍)可降低脑组织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Y-氨基丁酸的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活力。2本论文建立了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的三种双酯型生物碱LC-MS/MS分析方法,可用于附子双酯型生物碱成分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的研究。生附子与制附子单剂量给药后双酯型生物碱在大鼠体内药时曲线均呈现双峰现象,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在大鼠体内血浆中浓度均较低,制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在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是生附子的2倍;两者等间隔等剂量多次给药后能在体内蓄积,约6-8个给药间隔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但浓度仍然较低。附子理中丸7.5 g/kg(大鼠临床等效剂量的2.5倍)单剂量给药后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均低于检测限,但等间隔等剂量多次给药后能在大鼠及人体内检测到次乌头碱,且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多呈现累积趋势。3生附子和制附子大鼠给药后能快速分布到各组织中,在各组织中的三种双酯型生物碱药时曲线均呈双峰现象。三种双酯型生物碱主要分布在胃肠、肝、脾、肺中,但两种附子之间略有差异,制附子给药后肝、脾、肺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生附子。结论:生附子口服给药安全范围窄,毒性较大;制附子口服给药安全范围相对较宽,毒性相对较小。生附子、制附子给药后双酯型生物碱能快速分布到相应的组织并在组织内蓄积产生毒性,而血药浓度相对较低。两种附子给药后血浆和组织中药时曲线呈现双峰,可能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中高浓度的三种双酯型生物碱释放到血中而可能引起血中药时曲线呈现双峰,继而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再次重新分布到各个组织器官又可能使得各组织中药时曲线呈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