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小说翻译中风格不对等之难点,所以这种现象在诸多方面都缺乏有深度的理论研究。作者采纳利奇、申丹等学者的文体分析方法和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试图在对翻译实践中产生的文体不对等现象进行定义、分类等方面做得更好些;进而通过对林语堂小说《朱门》的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探讨如何弥补这些文体非对等现象的翻译策略。 研究表明,要补偿翻译中的文体不对等现象,需要译者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洞察力:(1)源语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源语文本作者的意图,(2)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的写作风格,(3)源语文本读者和目标语文本读者的不同期待,(4)源语和目标语的语言结构、不同文化、文体规范、文学规约等。只有在翻译过程中把所有这些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对文体不对等现象的补偿才能在目标语译文中达到功能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