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菌酯在大豆上的残留分布与消解动态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其病虫害的防治一般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嘧菌酯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被广泛使用于在大豆病害的防治。为了明确嘧菌酯在大豆上使用的安全性,本论文研究了嘧菌酯在安徽、吉林及山东施用后在大豆植株不同部位的原始沉积量、残留分布和消解动态,并根据最终残留量提出了 250g/L嘧菌酯悬浮剂的合理施药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大豆中嘧菌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的分析方法。在添加浓度为0.002、0.02、0.2mg/kg时,嘧菌酯在大豆植株中平均回收率为79.2%~86.3%,相对标准偏差为2.9%~9.1%;在添加浓度为0.01、0.02、0.2mg/kg时,嘧菌酯在大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104.3%~111.1%,相对标准偏差为1.6%~4.7%。在添加浓度为0.01、0.02、1mg/kg时,嘧菌酯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88.0%~107.2%,相对标准偏差为0.9%~2.8%,在添加浓度为0.005、0.05、0.5mg/kg时,嘧菌酯在根系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5%~87.5%,相对标准偏差为1.1%~12.8%。2.研究了在安徽、吉林及山东三地大豆田嘧菌酯的原始沉积量和残留分布情况。经样品检测可知,大豆上叶、下叶、上茎、下茎与豆荚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10.61-21.73 mg/kg,5.58-14.71 mg/kg,0.52-3.48 mg/kg,0.42-0.83 mg/kg 与 0.11-1.3 mg/kg。得出其有效成分主要沉积在大豆的上叶与下叶中;其中上叶的原始沉积残留量所占比例在50%以上;上叶与上茎中嘧菌酯的原始沉积量均高于下叶与下茎;豆荚上原始沉积量相对较低。嘧菌酯在大豆田施用21d后仍主要残留在叶片中;吉林试验点上叶中嘧菌酯的残留量在7d内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安徽与山东试验点上叶与下叶的残留量在施药基本保持一致。3.研究了嘧菌酯在安徽、吉林及山东三地大豆上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在大豆上叶、下叶、上茎、下茎及豆荚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式,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 2.38-5.59 d,3.87-6.73 d,3.89-12.2 d,6.19-9.49 d 及 3.37-8.35 d,属于易降解农药。4.研究了嘧菌酯在安徽、吉林和山东大豆中的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以 75ga.i/hm2、112.5ga.i/hm2、150ga.i/hm2、225 ga.i/hm2 的剂量对大豆施药 2、3 次,在施药前和施药后2h采集大豆叶片、豆荚、去壳籽粒和土壤,末次施药后14d嘧菌酯在大豆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在0.004~0.978mg/kg之间,本文提出250g/L嘧菌酯悬浮剂在大豆中的合理施药建议为:施药剂量不超过75 ga.i/hm2,施药次数不超过3次,采样间隔期不少于2h。
其他文献
沥青混合料不是传统方法所假定的均质材料,作为一种多相材料,其力学性质应由各组分(集料、沥青砂浆和空隙等)的性质和特征共同决定。如何定量分析集料个体形态特征差异及其在
作为南秦岭地区出露最为广泛的前寒武纪地层,武当群一直以来就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其中以沉积岩为主的杨坪组地质时代、物质来源、构造背景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次研究以区域地层
病毒在感染宿主过程中通过编码特殊的转录调节蛋白直接结合DNA或竞争性结合宿主RNAP来调节宿主和自身基因的转录,并起始病毒相关的生命过程。虽然对细菌噬菌体和古细菌病毒的
图像,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图像承载着传递信息的功能,与此同时也会被恶意篡改者篡改其所携带的内容,使得篡改者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图像取证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用于检测图像是否经过篡改的技术。中值滤波作为一种平滑去噪技术,因为其良好的边缘保持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常常被篡改者用于掩盖因修改图像内容的操作,如拼接剪贴,而引起的边缘变化所留下的痕迹。
本论文研究了由Navier-Stokes方程,热力学方程和水汽方程耦合而成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的适定性问题.在假设初值满足一定条件下,用能量方法证明了考虑水汽相变过程的大气动力学
激光熔覆是激光再制造的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为先进的表面工程工艺和增材制造方式,成为工业4.0发展的重点目标和内容。自2017年2月,国家教育部为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发布了《关
企业风险承担关系着企业健康发展,企业适度承担风险能促进企业发展,而承担过多风险则可能陷入困境。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考
图像拼接定位技术一直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拼接区域与原始区域在某些特征描述上的不一致性,提出多种高精度的拼接定位方案。在现有的图像拼接定位方案中,大部分彩色图像特征提取算法没有运用图像的色彩信息、结构信息与光谱相关信息,且拼接区域的定位精度不高。本文针对现有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两种有效的基于彩色图像的拼接定位算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现有彩色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存在丢失信
氯代烃多数有“三致”效应而被美国环保局(EPA)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而其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溶剂和中间体在化工、制药、制革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导致很多工业废水和废气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可穿戴电子设备更加舒适化的需求,柔性化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日益受到关注。柔性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