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纳米颗粒/铜盐催化的炔丙醇氧化反应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铜纳米颗粒/铜盐为催化剂,TBHP为氧化剂,通过引入配体,成功实现了炔丙醇的高效催化氧化。与文献相比,该反应体系具有催化剂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应性优良的特点。我们重点研究了Cu-NPs、Cu(OAc)2.H2O作为催化剂的炔丙醇氧化体系。在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种类、配体、氧化剂、反应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后发现:以Cu-NPs或Cu(OAc)2.H2O为催化剂,联吡啶为配体,TBHP为氧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可室温下实现炔丙醇的高效催化氧化。在底物拓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催化氧化体系具有显著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结果:除对芳基取代的二级炔丙醇有着非常良好的底物适应性外,对于文献报道的反应性较差的脂肪族二级炔丙醇,在我们的催化氧化体系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同时该体系亦可用于选择性氧化一级炔丙醇生成相应的醛;该体系在烯丙醇和苄醇的氧化过程中也同样适用。在上述催化氧化体系中,我们观察到显著的配体效应。配体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而且可以使得反应条件更加温和。更为重要的是,在Cu-NPs/bpy体系中,我们还发现:在配体bpy的修饰下,Cu-NPs可以在室温条件下直接利用分子氧,实现对炔丙醇的高效催化氧化,此现象在铜盐催化体系并未观察到。最后,通过热分离实验,我们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氧化反应可能是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基于上述实验事实及催化剂易于从体系中移除的特点,对催化剂的循环性能也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催化剂的循环利用。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基于"云技术"和"大数据"的互联网新媒体的独立信息平台。事实表明,新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融合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行模式,推动了我国现代
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是培养外向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师资、学生、教学模式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