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高流行区域,人群感染率约为7.18%。由HBV持续感染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伴随抗乙肝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的诞生,使部份乙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医治。随着核苷(酸)类似物的广泛、长时间应用,其多重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医治乙型肝炎的一个新的挑战。本研究目的是⑴通过检测分析多重耐药乙肝病毒全基因序列变异位点,探究核苷(酸)类似物抗HBV多重耐药的病毒分子机制。⑵通过检测核苷(酸)类似物多重耐药慢乙肝患者宿主固有免疫因子IFN-α、IFN-γ、Mov10和TRIM22的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多重耐药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下宿主的固有免疫状态,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抗HBV多重耐药的宿主免疫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就诊于黑龙江省医院感染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患者28例,健康对照组20例;2.利用PCR方法对其中6例多重耐药患者的HBVDNA进行基因全长扩增,并构建pMD18T-HBV克隆质粒,克隆株进行全基因测序、比对分析多重耐药HBV的全基因变异位点。3.应用RT-RCR方法检测28例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PBMC中固有免疫因子IFN-α、IFN-γ、Mov10和TRIM22的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这些固有免疫因子表达水平高低的意义。结果1.共扩增6例核苷(酸)类似物多重耐药患者的HBV全基因,并成功构建19个克隆株pMD18T-HBV重组质粒。2.通过与各HBV基因型标准株比对,显示分离到多重耐药乙肝病毒19个克隆株均为C基因型。3.通过对19个克隆株多重耐药乙肝病毒基因全序列比对发现,P区编码逆转录酶(rt)的共同主要突变位点rtM204V/I,每个克隆都伴随发生的突变位点rtQ333K、rtH337N、rtD392S;S区共同变异位点T56N、K57Q、D62A、V157A;X区共同变异位点A41S、G85A、L92V;C区未发现共同变异位点。4.耐药组外周血PBMC中固有免疫因子Mov10和TRIM22的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耐药组TRIM22 mRNA与其余三个因子IFN-α、IFN-γ、Mov10的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Mov10与TRIM22、IFN-α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IFN-α与IFN-γ、Mov10、TRIM22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6.多重耐药组与交叉耐药组固有免疫因子IFN-α、IFN-γ、Mov10和TRIM22的mRNA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发现6例临床多重耐药慢性乙肝患者HBVDNA 19个克隆基因的P、S、X区均发生有多株多个共同变异位点。2.通过对耐药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固有免疫因子检测,表明耐药组Mov10和TRIM22的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3.通过对耐药组IFN-α、IFN-γ、Mov10、TRIM22的mRNA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HBV感染状态下,这些固有免疫因子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