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水平的不断发展,产品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我们周围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新产品,但是很多新产品并没有都成功存在于市场上,除了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等问题外,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定价问题成为产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消费者对于不同的产品也有不同的偏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移动端等渠道去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购买时机实现自己的剩余价值最大化。那么在新产品刚刚上市时,有一部分消费者会考虑当前阶段的消费者剩余做出购买选择,这样的消费者为短视型消费者。还有一部分的消费者有能力去购买,但是会考量两个阶段的消费者剩余后再做出选择,这样的消费者为策略型消费者。因此在这样的新产品定价背景下,消费者类型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下科学技术手段迅猛发展,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不断调整定价策略,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有竞争者出现,因此在研究背景上扩展到两个生产企业,并且以先行者和模仿者先后进入市场,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策略性消费者类型扩展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混合型消费者类型。异质性消费者可以划分为短视型和策略性两种类型,因此文中在第三章分别探讨了异质性消费者在完全是策略性和短视型情况下的新产品最优定价的情况。首先分析了在第二阶段的均衡定价,其次在分析第一阶段的定价问题,通过运用逆向分析法得出所求的的均衡定价、利润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其次本文为了更好地贴近现实情况,将消费者的类型进一步的扩展为混合型消费者,通过参数来表示两种消费者的比例参数,同样采用逆向分析法主要研究随着策略性消费者的增加对消费者剩余以及企业利润的影响。在文章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来更清晰的分析各个变量与价格、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关系。并得出1.随着同一产品在不同销售阶段贴现因子增加,同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2.随着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差异估值越来越趋近于1,两种产品间竞争加剧,最终导致先行者企业利润上升,模仿者企业利润下降。3.随着市场上策略性消费者占比的增加,市场总利润下降,但是消费者剩余增加。并且消费者剩余的增加量大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最后社会福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