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竞争加剧的学术界,符合学术规范、呈现新观点是论文发表的基本要求。随着论文发表压力的增大,研究者必须证明其学术研究的创新所在,阐明前人研究中的空白与不足之处,从而为自己的立论预设空间。这就会涉及使用一些修辞策略来对自己的学术社团进行批评。本研究以学术论文的摘要为研究语料,从跨语言的视角来研究学术批评中的人际语用现象。 基于本研究的理论基石是近年在语言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语类理论。随着语言学研究的重心由对语言表层的语法研究向更大的单位转移,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成为语篇分析的重点,代表语篇整体的语类研究受到重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体学、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已从对语篇的语言平面的表层描述转向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解释,并试图从语篇的语类角度解析特定语篇所具有的特定的认知结构,这便构成了语篇分析和文体分析中的一个新课题,称作“语类分析”。作为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论文摘要是关系到论文能否被录用、发表、检索及引起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语篇组织形式,论文摘要语篇体现一定的交际目的,有其特定的谋篇原则。由此,论文摘要的研究引发了研究者的兴趣。 本研究试图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论文摘要内出现的学术批评现象,目前这种研究还不多见。此外,本研究还有着潜在的教学实践上的启示与应用价值,它能较好地帮助国内学界了解国际刊物的写作规范,从而使我们的学术论文写作符合国际惯例与要求,更好地为国内科研服务。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首先,中文与英文写作者为了说服同行、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在呈现自己的新发现方面所采用修辞策略有何社会语用特征?其次,两种语言的写作者又是如何来传递批评言语行为的呢? 在论文的理论构建部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是建立在以下两个模式基础之上的:其一是Swales用来分析语步的I-M-R-D模式,其二是Martin-Martin与Burgess在分析论文摘要中的批评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模式。基于这一目的,本研究分析了论文摘要中作者用来传递批评言语行为的各种不同策略,研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