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风险及其防控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zhixingki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自身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系统的矛盾运动孕育积累的系统性风险始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也构成了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一线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在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政策倾向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取得先发,但在快人一步的发展背景下,一线城市在过去的三十年也经历了人口大规模快速集聚,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日益激化,早前积累的城市人口风险已转化并诱发出当前诸多突出的城市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未来城市发展是否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可以说,对于已有突出的城市人口问题的解决和潜在的城市人口风险的化解是我国在城镇化加速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对那些发展相对较晚但潜力巨大的城市,也必须适时考虑到在当前及未来人口城市集聚过程中的城市人口风险及其防控问题,以防患于未然。在城镇化加速和国家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愈来愈多的国内城市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其资源集聚能力和集聚效应势必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与此同时,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引领的这种规模性集聚也会导致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对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以及资源环境等带来巨大压力,城市人口风险隐患将进一步显露出来。在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理念下,必须在大人口观的指导下,以前瞻性的视角,对未来人口城市集聚加速过程中的城市人口风险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这既是一次丰富人口研究领域、转换研究视角以及灵活应用研究方法的有益的学术活动,更可以为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强化风险控制做出一定的研究参考。通过文献回顾可知,目前国内外对城市人口风险及其防控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与论文联系较为紧密的相关研究中,国外侧重于城市发展问题的基础理论和经验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在基本沿袭人口发展主线的基础上主题相对较多,虽有针对性较强的区域或城市人口风险管理研究,但大都局限在定性的描述和分析层面,对城市人口风险防控的实证研究相对薄弱。综合而言,国内外人口安全、人口均衡发展和风险社会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可以为论文提供一个有效的视角启发,同时也可以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相应的人口安全和人口均衡发展的实证评价研究亦在本论文的分析模型构建和研究方法方面具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论文将核心概念“城市人口风险”具体界定为:特定阶段下城市人口发展本身及其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均衡发展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可以分为内部(系统内)风险和外部(系统间)风险;内部风险是指由人口城市加速集聚引发的城市人口系统内部存在的风险;外部风险是指在人口向城市加速集聚背景下城市人口内部要素与外部系统匹配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论文遵循一贯的“理论和现实引导——提出问题——问题分析——政策建议”这一应用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详细梳理了城市人口风险的相关文献研究,厘清人口问题、人口安全和人口风险等概念术语,并通过对人口安全理论、人口均衡发展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的经验阐释奠定论文的理论基础,提出城市人口风险的理论分析架构,具体构建城市人口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模型;进而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典型城市的人口风险问题及其预警进行了实证分析,着重以范例的形式对成都市所面临的城市人口风险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和预警判断;最后提出了城市人口风险防控的若干对策建议。当前人口加速向城市集聚的同时给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在一线特大城市中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同时,随着人口向城市集聚的加速,其他后发城市也不同程度的遭遇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人口风险隐患,因此,论文以成都市为例对城市人口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城市人口规模增幅加速,人口数量风险构成人口内部的首要风险,同时也容易引发人口与外部环境的系统间风险。第二,城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对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第三,城市人口加速老化,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人口结构风险凸显。第四,城市人口区域分布失衡现象日益突出,人口区域分布风险正在孕育。第五,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压力日益增大,构成最主要的人口外部风险。第六,其他综合性城市人口风险客观存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进一步研究成都市城市人口风险的原因可知:城市人口风险本质上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关系的处理不足而引发的;具体而言,城市化的必然深化、城市先天的人口吸引力和成都市逐渐增速的人口城市集聚是其城市人口风险的逻辑起点,而既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是成都市城市人口风险存在的客观基础,城市规划和管理服务的不匹配可以加剧成都市城市人口风险的孕育形成,政策风险又是成都市城市人口风险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为对城市人口风险进行有效防控,论文以已有人口评价模型借鉴和人口风险系统构成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意见法、因子分析法等多种方式构建城市人口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以成都市为例进行了应用。首先,论文在科学性、客观性、简便性、可行性、引导性原则的基础上,选取城市人口风险预警参考指标,通过聚类方法确定了人口内部风险的3个要素共7个指标和人口外部风险的2个要素共5个指标作为城市人口风险预警模型的核心构成指标;然后,通过专家意见法和因子分析确定各要素层12个指标体系的权重,构建出城市人口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模型;接着,结合国内外标准,在反复征询专家意见和基于对成都市发展现实思考研判的基础上,论文设定了城市人口风险的预警值标准,并收集成都2015年相关指标数据应用于模型,进行风险警情预警复合评价和风险警情预警单项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当前成都市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总体面临较大的风险警情,依据综合对比值可相应作出二级预警判断;第二,人口内部系统中,各要素的警情状况大都处于一级预警级别,短期内人口数量风险较大,人口素质和结构风险相对较小,长期来看,城市人口数量风险仍然是成都市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第三,人口外部系统中的要素风险表现差异,人口与经济社会要素风险相对较小,人口与资源环境要素总体呈现三级预警的严重风险状况,且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得到质的改善。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后,论文提出了最终应用结论:成都市2015年在城市人口各风险要素层面均出现风险警情,其中人口素质风险、人口结构风险和人口与经济社会风险预警等级为二级,人口数量风险和人口与资源环境风险预警等级为三级;上升到系统层,人口内部系统和人口外部系统风险预警等级均为二级,最终综合判断成都市当前城市人口风险预警等级为二级预警,城市人口风险警情较为突出。总的来说,论文通过对构建出的城市人口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发现,成都市在短期和长期阶段内的城市发展均会遭遇不同要素层面不同程度的人口风险状况,人口数量仍然是当前及未来成都面临的主要人口内部风险,而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风险形势则相对更为突出。这些结论与前述成都市城市人口风险的实证分析也达成了定性和定量层面相互印证的局面。综合前述分析,论文提出要制定和完善城市人口均衡发展战略规划、以宏观调控调适城市人口数量、建立城市人口均衡发展动力机制、建立完善系统化和长效的城市人口风险防控机制和分级响应处置机制、深化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和提升城乡协同发展能力等对策建议,以期预防和消解城市人口风险,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促成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在混合团簇基态结构优化的遗传算法方案中引入了交换算子,结合Gupta势研究了Cu13-nAgn(n≤13)、Rhn,Ptn(n=2-20)团簇的基态结构。优化结果表明,Cu13和Ag13是全对称的二十面体,n=1-10的混合团簇Cu13-nAgn能形成稳定结构,其基态结构是在二十面体基础上发生畸变,Cu原子趋于处在高配位的团簇中心。在Cu13-nAgn团簇中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偏析现象。原子间的平均距
通过以真实问题为情境,以化学知识结构化与化学核心观念为基础,以问题的探究为路径,以乙醇教学为例,建构了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化学思维型课堂即"两思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型,探索了"两思课堂"的评价方法与内容。通过分析学生表现可知两思课堂能同步实现核心价值培育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效实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于循环矩阵类的研究是矩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应用数学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和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几种常见的循环矩阵类开m次方根的算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首先,证明了循环矩阵m次方根的存在性。其次,利用线性方程组方法,给出了求循环矩阵类开m次方根的算法,包括经典的循环矩阵、r -循环矩阵和鳞状因子循环矩阵的开m次方根的算法。另外,给出了他们m次方根的数量。最后,分析了用此算法求解循环矩阵类开
本文利用Fourier系数给出了广义Sobolev空间S pr(Τ)和S q(Τ)的定义,研究了其在一致框架下的逼近特征;并利用泛函分析、代数理论以及离散化的方法与技巧,估计了广义Sobolev空间S pr(Τ)在S q(Τ)尺度下的kolmogorovn-宽度和线性n-宽度的精确阶,即(1)若1≤p,q≤∞, r > max(0 ,q1≤1p),则有: (?)其中, BS pr(Τ)是S pr(
企业社会责任(CSR)思想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求企业除了维护股东利益外,还应维护和保护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及公众等方面的利益(Wang and Li.,2016)。全球超过160个国家近10000家企业加入并签署了《联合国全球契约》(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该《契约》旨在倡议全世界各地企业实行可持续发
重点产业政策一直是各国政府提升生产效率、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OECD,1975)。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实施重点产业政策也是其在短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并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普遍做法。重点产业政策将为特定产业带来显著的政策优势,进而导致特定产业与其他产业在发展环境、资源要素等方面出现结构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将反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其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在于,特定产业中的企
人力资本既是推动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物质资本逐渐同化的今天,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物质资本利用效率、创新能力、和谐劳动关系和企业绩效等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的战略重心从外部资源争夺转向内部资源开发,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内部资源,如何激发蕴含在其身上的人力资本价值以获取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管理者重点关心的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发展,但人力资本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重要人力资本的高管成员,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力量,由于高管在企业战略方向及决策上的决定性作用,高管任职的稳定和持续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现的高管离职潮使得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面临挑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本文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间,我国A股上
911事件之后,巴基斯坦成为了美国反恐的“急先锋”,并在社会,经济和人口方面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在几十多年的反恐斗争中,巴基斯坦一直遭受恐怖事件的困扰,并在社会、经济和人口方面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这使得巴基斯坦成为研究恐怖主义对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影响的理想选择。本文主要研究恐怖袭击对三类社会经济后果的影响:家庭中妇女的生育决策、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以及接受小学、初中和高中这类不同受教育水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实现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部分领域开始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在为取得巨大成绩而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目前在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源无疑是提高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所在。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动主体,创新型人才所投入的人力资本即本文所论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显然是科技创新活动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