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顽固性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腰椎峡部裂的治疗一直倍受争论,现在多数学者选择“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种新的治疗腰椎峡部裂的节段内固定器(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MAIF)。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生物力学测试。对内固定器进行强度试验和疲劳试验测试。目的:对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MTS-858材料试验机先在0℃条件下测试10件内固定器的抗拉力情况,内固定器在常温下恢复原形状后,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37℃及40℃条件下测量其抗拉力情况;采用MTS-858材料试验机先后对2件内固定器施加200N~20N循环拉伸载荷(1Hz),观察内固定器的形变情况。结果:0℃条件下内固定器的抗拉力能力明显低于37℃及40℃组(p<0.01),在37℃及40℃条件下内固定器被拉开2mm均需200N以上拉力,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2件内固定器发生形变6%时抵抗拉伸载荷次数分别为9576次和10028次。结论: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的新型内固定器械。 第二部分: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有限元分析。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测试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抗拉强度及其在加载时的应力分布。方法:将节段内固定器的设计参数、实体扫描图象及材料力学特性输入计算机,在ANSYS软件固有的三维坐标系中建立节段内固定器的实体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然后给予拉伸载荷,测量承载点的拉力及内固定器的应力分布。结果:当节段内固定器两钩中点被拉开2mm时,承载点的拉力为281牛顿,应力分布在内固定器的中间部位最集中,在两钩部较小。结论:节段内固定器抗拉能力强,固定牢固,内固定器的中间部是加载时应力最集中的部位,是最易发生疲劳、断裂的部位。 第三部分: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临床应用。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内固定器(MMI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峡部原位植骨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术治疗2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术后软腰围固定3个月,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疗效评定采用Henderson标准。结果:23例患者中,疗效为优的患者19例、3例疗效为良、l例疗效为一般,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65%;X线片示峡部愈合率为97.65%;随访中未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结论:MAIF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疗效优良的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