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藏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以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村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族众多、存在着多种的宗教信仰、并且也有许多的文化融合。各民族之间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宗教信仰等不同,使得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在建筑风格、形式上千差万别,藏族传统民居在其中也极具特色,尤其是甘南安多藏族的传统民居。  本论文以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甘南迭部县扎尕那安多藏寨为研究对象,运用建筑学及城市规划等相关理论,并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实地调研、具体测绘,类比研究等方法,对扎尕那安多藏族传统聚落及民居建筑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通过前期的资料搜集,总结概括了安多藏区的人文历史背景及其发展渊源,经过实地调研测绘,系统的梳理了聚落整体的自然条件、选址演变、发展趋势等宏观问题,并在聚落形态上与安多藏区其他的村落进行了对比研究。整理绘制了扎尕那地区民居建筑的具体数据图纸,按照民居类型从功能、用途上进行了分类分析,研究了其平面模式、空间形态、立面构成等多种要素,并且在结构类型、装饰构件、色彩纹饰等方面与周边藏寨进行了类比研究,进一步得到了不同类型民居建筑的基本组成模式及其构成要素。文章最后通过对扎尕那民居现存优缺点的总结列举,结合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出了自己对于未来民居建设、村落发展的意见和更新原则。  该研究以前人资料与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归纳梳理,对该区域传统聚落、民居建筑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完善,为安多藏族民居及乡土建筑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及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我国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基于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政府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发展力度,组织力
大遗址是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化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它们的占地面积,小者几十公顷,大者可达几十平方公里。近年来,城市化的胁迫作用使得地处城市郊
“哀”与“佗”是日本传统美之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在日本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者结合共同渗透在文学、艺术之中,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并拥有各自独特的内容。同时,这两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普及,人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
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皖南黄田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与田野调查的结合,分析研究了黄田古村落的空间形态,包括:村落建筑空间、街巷空间和村落整体空间。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筑节能工作得到了较快的落实和发展,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农村等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传统粗放型的生活模式仍在延续,农村成为了我国当前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正是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城市交通结构调整的敏感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与城市中心区形态之间的矛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建设目标,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日异月新的建造技术,改变着城市旧有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建筑规划布局缺乏宏观引导与调控
本文从人居环境“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出发,主要研究在华北地区地貌和气候背景下,山地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特点,对目前华北地区山地住区的资源利用状况、生态环境要素、场地设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非常迅速,加强城市地面上下公共空间的竖向联系,成为影响地下空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以地下公共空间的入口节点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