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结合胆道镜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评价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新华医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52例;②腹腔镜结合胆道镜保胆术组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治疗成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对出院后消化道症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手术全部成功。80例中共切除直径>0.5cm的息肉122枚,病理报告:胆固醇息肉56例,占70%;腺瘤样息肉16例,占20%(其中3例增生活跃);炎性息肉8例,占10%。LC组52例:手术平均时间37±18.1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16.2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进低脂半流食天数1.0±0.55d,术后排便天数1.44±1.16d,术后无出血、胆瘘及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术后住院天数2.5±1.0d,总费用9126±136元。保胆组:术中均一次性取净息肉,无病灶遗留,手术平均时间45±12.6min,术中平均出血20±7.5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进低脂半流食天数1.0±0.48d,术后排便天数1.45±0.85d,术后住院天数2.4±1.3d,总费用9053±173元。其中1例术后出现轻微胆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两组病人在非研究因素如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术前合并内科慢性疾病情况、息肉大小及数量、平均总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总手术费用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2组病例共有7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月,术后远期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有统计意义,获得随访的病例出院后均无胆瘘或息肉的复生,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前提下创伤小、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出院后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肯定,且不增加住院费用的优点,在部分病例中是可行的,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