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股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受到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早期严格计划经济体质的限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上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二元结构问题。2005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实现股市全流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截止2007年12月,沪、深两市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占应股改公司的98%,总市值超过98%。可以说中国股市自此进入了全流通,具备“同股、同权、同利”的“三同”原则,基本实现了股权结构和权利内容的统一。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股票价格影响因素不仅对于投资者、市场管理者和上市公司经营决策者等利益相关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完善股票价格发现机制、提升市场效率、充分发挥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将宏观经济指标分为六大类,从中选取15个变量。再将15个宏观经济变量与反应我国股票市场运行状况的上证综指一起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探讨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提出更好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建议。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以及研究内容、框架。第二章主要是阐述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机理以及其相关性,为下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利用多种计量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四个变量与理论预期相反,其他都与理论预期相符合;(2)国家外汇储备量、货币供应量M1、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是对我国股市的影响依次最大的三个宏观经济变量。第四章是主要是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与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