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鲵科是亚洲特有的陆生且最低等的两柄动物类群,为有尾目中种类较丰富的类群,总计10属59余种。中国小鲵Hynobius chinensis由Günther(1889)根据湖北宜昌的模式标本订立,目前中国小鲵广泛的分布于中国中东部。至今为止,还没有舟山岛的中国小鲵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报道,而在小鲵科的系统发育研究中,也没有对舟山的中国小鲵进行采样分析。另外,舟山的中国小鲵是何时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来到岛上也没有定论。同时由于小鲵科物种体型较小,形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给传统的形态分类带来了难题,致使小鲵科的命名及分类系统较为混乱,同种异名现象时有发生。相比于核基因,线粒体基因由于特有的遗传及进化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本研究拟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舟山的中国小鲵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且结合GenBank中已发表的小鲵科物种的基因组以及Cytb基因序列,分别采用ME,ML,MP,NJ以及贝叶斯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小鲵科的系统发育及演化关系,并结合化石记录进行贝叶斯松散分子钟的分歧时间估算,旨在为了解小鲵科的进化历程提供新的分子证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小鲵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495bp,其基因紧密排列,基因排布顺序以及密码子使用策略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相同;除分布在重链上的大多数基因,仅ND6和8个tRNA基因在轻链上进行转录;碱基含量分别为T,32.6%;C,20.3%;A,33.5%;G,13.7%,AT含量高于GC含量的特点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类似。轻链起始复制区(OriL)位于tRNAAsn和tRNACys之间,可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识别到控制区内的终止序列区(TAS)的核心序列。2.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小鲵科系统发育关系表明,小鲵科为单系起源,爪鲵属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是该科中最原始的一个属。山溪鲵属,巴鲵属,拟小鲵属和原鲵属聚为一个大支;北鲵属和副趾鲵属在所有的重建方法中均被聚为一支;肥鲵属是除爪鲵属、副趾鲵属和北鲵属之外的其他属的姐妹群。舟山岛的中国小鲵和义乌小鲵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不同的系统树重建方法均产生稳健且基本一致的拓扑树形,认为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3.基于Cytb基因的小鲵科系统发育关系显示爪鲵属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副趾鲵属和北鲵属聚为一支,再与肥鲵属聚为一大支;巴鲵属和山溪鲵属聚为一支,是最近的姐妹群;肥鲵属是巴鲵属和山溪鲵属的姐妹群;拟小鲵属单独形成一支。极北鲵属同小鲵属聚为一支;舟山岛的中国小鲵和义乌小鲵亲缘关系最近,而祁阳的中国小鲵和挂榜山小鲵共同聚为一支。分析表明基于Cytb构建的系统树在属这一阶元的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不是十分理想,Cytb基因更适合用于种间系统发生的讨论。4.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分子钟估算结果表明,小鲵科物种的共同祖先出现在早白垩纪,属间的分化发生在晚白垩纪至第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