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油价的不断上涨、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以及能源安全形势愈加严峻,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生物质能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其中,以美国的玉米乙醇、巴西的甘蔗乙醇和欧盟的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最为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对于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发展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法规为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机制。然而,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其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对“发展生物质能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这一命题的争议,部分观点认为生物质能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显著影响,而另一部分观点则反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生物质能发展的相关研究尚不多,已有研究也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虽然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生物质资源的发展潜力巨大,且生物质能产业对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正面影响,但是保证粮食安全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首要目标,生物质能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由于学术界关于生物质能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分别为生物质能发展和我国粮食供求现状、液体生物质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粮源生物质能对我国粮食供求的影响、非粮生物质能对我国粮食供求的影响。
首先,研究生物质能发展和我国粮食供求现状。本文在对我国生物质能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论述我国粮源生物质能和非粮生物质能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粮食的供求状况。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品种粮食供求平衡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上,我国粮食仍然存在较大的产需缺口,我国粮食供给相对于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来说,面临较大压力。
其次,研究液体生物质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05-2008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分析,综合已有的研究结论,分析得出生物燃料的发展是造成近期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未来10年内生物质能发展对国际粮食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能的需求和供给都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受生产资源的限制(单产、土地面积),生物燃料的持续增长会增加原料粮食的消耗,通过转变土地用途,致使粮食种植结构变化,从而“与人争粮”、“与粮争地”,也会进一步推动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
再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局部均衡理论,构建了生物质能政策影响下的粮食供求预测模型,分别对我国2007-2020年主要的四种粮食(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包括单产和种植面积)、食用消费(包括城乡居民人均消费量)、饲料消费、工业消费、用种和损耗、净出口等项目的变化趋势分别进行模拟预测。在对模型运行结果深入分析后,研究未来若干年生物质能发簪对我国粮食供求产生的影响,进而判断是否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发展生物质能对我国的粮食供求影响较大,且不同品种结果各不相同。生物能源发展需求促进了粮食价格的上涨增速,而不断上涨的价格提高了农民种植粮食的意愿;生物燃料的发展通过价格间接影响了居民的口粮消费,但是这种影响是很有限的。总体上来看,稻米和小麦的供求能够保持平衡,但是对于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会造成较大的粮食供求缺口。
最后,本文研究了非粮生物质能对我国粮食供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粮生物质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生物质能发展迅速,但是不同非粮生物能源在发展过程中对粮食供求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在以不同生物质为原料的非粮生物能源发展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以防威胁到粮食安全。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粮源生物质能发展模式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根据”预测模型”的分析,以粮食和油菜籽为原料的生物质能发展模式对粮食供求影响很大,尤其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的供求缺口较大,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第二,区别对待不同非粮生物质能发展模式,以防威胁粮食安全。如果大规模发展以草本能源作物的非粮生物质能,有可能会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第三,适当的发展生物质能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在粮食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讲是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益增加的。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期望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生物质能产业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