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HuNoVs感染是全球流行性腹泻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导致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是目前造成儿童感染诺如病毒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诺如病毒肠道细胞培养模型的成功建立,肠上皮细胞在诺如病毒诱导下出现的生物学变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发现,感染诺如病毒的无症状患者与腹泻患者均出现类似的肠道组织学改变:小片段的十二指肠细胞凋亡、肠绒毛扁平、腺窝肥大、黏膜炎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破坏,提示肠道亚临床变化可能普遍存在于诺如病毒感染患者中。但诺如病毒导致上述肠道亚临床改变的过程尚不清楚。研究诺如病毒与肠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与肠内环境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关系,可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病毒性感染性腹泻的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VP1蛋白是研究HuNoVs的一个重要靶点,其在病毒的毒性、免疫反应、病毒与受体结合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而本研究设想VP1蛋白可能作用与肠上皮细胞,并对其水转运功能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建立过表达HuNoVs VP1蛋白的人肠上皮细胞模型,观察人肠上皮细胞的水转运功能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可能的致病机制。 目的:建立过表达HuNoVsVP1蛋白的肠上皮细胞培养系统,研究VP1与肠上皮细胞的水转运功能的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VP1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中的起到的作用。 方法:(1)定量检测并收集临床诊断阳性的诺如病毒(NoVs)感染患者的粪便样本,构建VP1克隆。(2)构建过表达VP1蛋白的人肠上皮细胞模型,随后分别在有、无过表达VP1蛋白的条件下检测如下指标:(A)采用细胞肿胀实验观察细胞在低渗环境下对液体吸收能力的变化情况;(B)RNA-seq技术检测特异性的mRNA表达谱;(C)采用q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验证显著差异基因表达水平及下游相关蛋白表达;(D)Rescue实验验证在过表达VP1的肠上皮细胞中,显著差异基因与下游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 结果:(1)我们采用ORF1-ORF2junction引物经RT-PCR检测,收集到诺如病毒阳性的标本39份,并利用PCR克隆技术对3株GII-4型NoV的ORF2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到pcDNA4.0载体;(2)成功构建过表达VP1人结肠癌细胞HT29,并通过细胞肿胀实验发现空载组细胞肿胀速率小于过表达VP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16<0.05);(3)RNA-seq检测空载组和过表达VP1组间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28个,其中上调的有71个,下调的有57个,值得注意的是显著下调的Renin基因与水钠平衡的调控相关;(4)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过表达VP1蛋白后AQP3、NHE3表达下调;(5)VP1和RENIN蛋白共表达能部分恢复HT29在低渗环境的细胞肿胀。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过表达诺如病毒VP1蛋白的肠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谱,其中显著下调的RENIN基因与肠上皮细胞的水转运功能下降密切相关。RENIN基因编码的肾素蛋白可能参与VP1蛋白下调肠上皮细胞AQP3、NHE3蛋白表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