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作为我国三大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却没有在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大背景下形成绝对的产业优势,要想改革我国的农业,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就一定要进行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即能够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富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新形势的总方向,对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判断,也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对农村经济进行改革的必然抉择。本文从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研究作为出发点,以我国农业产业化各省市的发展实践作为现实依据,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存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分区域、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论文首先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理论,对农业产业化的来源、含义界定和基本特征进行阐述,为研究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和水平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论文基于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分阶段现状研究,结合对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模式了解,进一步总结出我国与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差距,着重强调我国应该从内外结合的经验中获得启示。同时,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制度、经济和技术方面障碍因素,并综合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模式分为开放型、差异化、龙头企业带动型和技术集约型模式进行研究设计并对这几种模式进行优劣势的比较分析。再次,论文在充分研究现今农业产业化发展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样本指标,对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并将我国的31个省市地区划分为三个发展梯度区域且有分别的进行详细的利弊和影响因素探讨。最后,论文从我国的基本农业发展情况出发,遵循客观基础条件,制定并设计具体的发展策略,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区域设计有区别的对策并对目标模式根据区域特点进行选择,此外,提出对完善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