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四大难题。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一定时空尺度范围的区域人地关系,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的条件下,作为区域发展重要基础的资源环境具有承载一定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总量的能力。随着人类对生态破坏、环境退化、资源减少、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关注,评判区域人地系统是否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借鉴现有的研究经验,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科学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可持续理论的支撑下,以状态空间法构建区域承载力评价概念模型,并引入向量的概念设计承载潜力指标计算模型,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就此对2000-2004年间长株潭地区人地系统区域承载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此时间段内区域承载状况都表现出超载状况,但总体情况是好转的。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在2005-2010年间区域现实承载力值一直下降,依2000-2004年段的区域承载理想值判断,长株潭地区将在2008年表现出可载状况。在探讨影响区域承载状况的分析上,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中的26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主要是资源环境类指标的作用。其中以人均耕地面积、万元GDP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人均水资源、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等指标为甚。在此基础上,构建县一级区域承载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长株潭地区12县市2004年区域承载状况评价与分析,在模糊聚类的基础上12县市分属于四个等级:巨超载、重超载、中超载、轻超载区。最后根据计算结果与分析,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科技、政策等方面提出改善长株潭地区承载状况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