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力模型的供水管网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obi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配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边界的不断扩张,供水管网逐渐发展成一个线路繁多、拓扑结构复杂的时变系统,而管网水质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城市管理者的重要隐患。因此,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和污染源反向追踪模型成为了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对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水质模型和污染源反向追踪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其次探讨了如何在管网中有效布置水质监测点,保证水质安全。基于节点水龄法计算原理,加入多因子参数,实现了常规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置,并建立了基于多因子优化法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并将该程序应用于J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当中。结果表明,计算出的最优监测点与实际管网水质监测点位置相同的点占比为43.75%,而通过随机污染事故模拟得出基于多因子算法计算出的监测点预警时间比实际管网水质监测点早的占据了83.3%。然后根据模糊聚类的相关理论,基于FCM算法建立了以供水管网水力模型信息为基础的约束目标优化选址模型,并应用于M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当中,得到突发水质监测点的最优位置。结果表明,通过随机污染事故模拟,基于FCM算法计算出的监测点预警时间最早的占据了70%。管网中的突发水质监测点位置基本覆盖了所有管网节点,一旦管网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监测系统就可以及时地上传相关信息,获得了较好的突发水质监测点布置模型。最后,本文利用EPANET水质计算模块,通过FCM方法对管网进行“虚拟分区”,结合MATLAB软件BP神经网络模块,获得了较好的供水管网污染源反向追踪模型。并通过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实际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分别研究了监测点数量、样本大小和分区范围三者与供水管网水质污染定位准确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监测点数量、样本大小与污染源定位准确率成正比关系,而分区数量则与污染源定位准确率成反比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髁冠状位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3例股骨髁冠状位骨折行空心螺钉结合防滑钢板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随访6~13个月,13
刑事诉讼中的毒物证据在帮助确定受害人死亡原因,指明侦查方向,发现和认定犯罪嫌疑人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毒物证据具有脆弱性、化学性、不稳定性,与普通证据并不相同,然而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区别对待,这就导致其在收集、保存、鉴定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毒物证据收集不完全,保存不完好,鉴定意见不准确等等。完善毒物证据的相关制度,是当前司法改革应有之义。基于此,作者希望通过实例研究发现毒物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温度和热特性的影响规律。【方法】于河北省栾城县设置翻耕、旋耕和秸秆覆盖免耕处理,采用热脉冲一时域反射技术监测2004—2005年冬小麦生
许多企业的生产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 ,如石油、煤矿等采掘类企业。如何准确地划分这些企业的寿命周期阶段 ,这是一个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的问题。本文笔者运用修正的指数
0~3岁是婴幼儿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婴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室内空间环境对婴幼儿的体能、智力、语言、情绪、人格等方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進步给现代教育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持,对推动教育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智慧教育视角下的现代小学英语教学特点进行简要分析,重点阐述秉承智慧
讨论了教师叙事研究的特征、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
本文从清政府开始到现在我国政府关于图书馆的法令规章的颁布历史扣现阶段立法启动进程两方面概要介绍了我国图书馆法立法的发展历程。
本文陈述了当前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即大都处于地位不高。服务工作低下,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难于发挥等。提出了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思路,如何创新来服务于教育教学,最后对
文章首先探讨了工程混凝土的几种原材料检测,包括水、石子、水泥、外加剂以及掺混材料。其次开展了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检测分析,包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检测的方法与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