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允价值”从诞生开始到后期不断的发展与运用,会计界学者对其计量的利弊问题始终众说纷纭。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不断变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在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尤其是2014年1月我国财政部颁布的CAS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显著提高了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的地位,并使其不断发展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然而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能否在资本市场中通过股价的走势得以体现,即公允价值信息与股价是否具有相关性,国内外学者意见尚未统一,同时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众多学者已通过大量规范与实证研究证实了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鲜有学者从该视角研究其是否会对公允价值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产生调节效应,本文从新的视角丰富了公允价值信息与股价相关性影响因素的理论。本文选取我国2012—2016年采用并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2606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保险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Ohlson价格模型进行相关的模型构建,并利用SPSS20.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开展实证检验。回归分析中,以资产负债表日股票收盘价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每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代表的公允价值信息作为解释变量,检验公允价值信息与股价是否具有相关性,关于股权结构对其相关性的调节效应,分别从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三个层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以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每股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代表的公允价值信息对股价的增量解释力度比较显著,表明公允价值信息与股价具有相关性。(2)国有股比例提高会削弱公允价值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而高管持股比例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二者的相关性。(3)股权过于集中对公允价值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产生显著的削弱调节效应。(4)适当的股权制衡对公允价值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产生加强调节效应。最后通过实证检验结果分析,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深层次剖析与梳理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允价值运用以及股权结构配置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完善公允价值准则以及股权结构配置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更好地运用,从而提高公允价值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