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布泊地处我国最大的内陆干旱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是全球最干旱的地区,被誉为地球的“旱极”。自第四系以来,由于全球环境的变迁,地质构造运动显著,致使罗布泊地区内部河流改道形成大量湖相沉积物。湖相沉积物是对古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区域气候反演和全球变化预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于2012年9月进入罗布泊东部,选择罗布泊东部湖相沉积较为完整的剖面(记为LB)为研究对象,其深度约4.5m,按照不同的岩性特征自剖面基部至顶部分别采集18个样本,依次标注为LB1,LB2,···LB18。通过与前人对罗布泊年代序列划分的成果作对比,结合岩性地层法与罗布泊第四系划分确定LB剖面相对年代序列,结合土壤产状并测定不同纹层沉积物的粒度、磁性、TOC、pH值和易溶性盐类等古气候和古环境代用指标,得到不同时期罗布泊气候演变与环境特征,结论如下:1.根据前人对罗布泊不同区域钻孔及剖面的粒度及岩性特征与LB剖面的粒度及岩性特征做对比,结合罗布泊与第四系年代序列,通过岩性地层法确定LB剖面的相对年代序列。基部LB1层为第三系砖红色砂岩,其上部依次为淡黄色粘土、黄色粉砂、灰色粉砂、灰色石膏、灰色粗砂以及颗粒状砾石。整个剖面年代序列依次为:第三系(LB1,4.5m--3.32m)--中更新世晚期(LB2层→LB4层,3.32m--2.87m)--晚更新世(LB5层→LB14层,2.87m--1.24m)--全新世时期(LB15层→LB18层,1.24m--0m);2.第三系(LB1)细沙和易溶性盐含量相对较高,频率磁化率与TOC较低且土壤pH呈碱性,表面此时段水动力较弱,气候偏暖,气候类型为暖干型;3.中更新世晚期(LB2→LB4),粗颗粒(u>63μm)、频率磁化率较第三系呈现先降低后不断升高的趋势,易溶性盐、TOC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表明此时段水动力由弱变强,温度不断升高,气候类型趋向暖湿的变迁过程;4.晚更新世(LB5→LB14),基部LB5至顶部LB14层,根据各指标变化规律划分为A、B、C三个阶段。A阶段(LB5→LB8),较中更新世晚期粗颗粒(>63μm)、频率磁化率、TOC先降低,随后呈上升趋势,易溶性盐则一直保持下降趋势,气候类型演替规律为冷干→暖干→暖湿;B阶段(LB9→LB13),频率磁化率、TOC虽有波动,但较LB2层仍较高,表明该时期气温较高。粗颗粒(>63μm)较LB5层呈先增大随后减小再增大趋势,易溶性盐、pH值与粗颗粒变化趋势相反,表明该时期气候干湿交替,因此该阶段气候类型的演替为:暖湿→暖干→暖湿;C阶段(LB13→LB14),粒径(u>63μm)的颗粒含量和频率磁化率较LB12层虽有所降低,而较LB2层频率磁化率和TOC含量呈增大趋势,pH值表明沉积环境为碱性,此时期气候类型为暖干型。整个晚更新世气候演替规律为:冷干→暖干→暖湿→暖干→暖湿→暖干的波动变化;5.全新世(LB15→LB18),较晚更新世,各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此时期罗布泊进入高温期。较LB15层,粗颗粒(u>63μm)呈现升高趋势,频率磁化率、TOC、易溶性盐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易溶性盐降低幅度较大(降低了47.8%),pH值始终偏碱性,表明此时段气候类型主要为暖干→暖湿→冷湿的变迁。6.本文对罗布泊LB剖面岩性特征的判识,结合第四系不同时期岩性特征建立了相对年代序列,并通过多元指标分析,得到罗布泊中更新世晚期经历的气候类型为:冷湿→暖干→暖干→冷湿→暖湿的交替变化,最终在全新世时期发展为极端高温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