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成都市最大的开放式城市森林公园—浣花溪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植物群落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调查植物群落特征,从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径级分布、垂直结构、季相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植物的观赏特性方面,分析了浣花溪公园三个景区中观花、观果、观叶及观干植物的组成与特征,为其植物群落的物种选择和景观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研究能够为植物区系相似的地区或类型的城市森林公园在植物造景中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浣花溪公园以乔-灌-草群落结构为主,占90.48%,体现了浣花溪公园近自然植物群落的特点。21个群落样地中共有植物106种,隶属于56科93属,多数属于成都市园林绿化植物。所较多所含植物较多科有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木兰科、木犀科6科,种在少种科和单种科相对集中。属于成都地区乡土植物的有65种,占所调查样地植物总数的61.32%,地被植物中乡土植物相对较少。乔、灌、地被类树种的比例约为1:0.69:0.67,常绿与落叶比为1:0.95。常绿与阔叶树种相当,但乔木层落叶植物种类较常绿植物多,不符合成都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地带性特征。总的来说,浣花溪公园植物种类丰富,但在植物选择上没有达到城市森林公园的“近自然”。重要值较高且应用频率高的乔木有香樟、银杏、垂柳、天竺桂;灌木有小叶女贞、火棘、杜鹃、海桐;地被类有麦冬、肾蕨、万年青。公园中应用频率高的树种少,配置的植物种类较单调。浣花溪公园样地群落的乔木平均密度为9.190株/100m2,多数分布在4.75-10.00株/l00m2。灌木平均密度为68.405株/100m2,多数在6.00-37.50株/l00m2。38%的样地郁闭度在0.3-0.6,24%的样地郁闭度在0.6-0.9,33%的样地样地的郁闭度大于0.9。乔木树种的胸径在4.2-39.7 cm之间,平均胸径为15.38cm,多在15cm以下。乔木植物种类的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减少。成都浣花溪公园内的乔木树种大多处于成长阶段,植物群落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景观还会发生变化。浣花溪公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11.534,Simpson优势度指数平均为0.873;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585;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615;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高于灌木层。与青城山的自然群落相比,浣花溪公园植物群落多样性较低,乔木层相差较大,灌木层多样性接近自然群落。(2)观花植物有47种,占物种总数的44.34%。以蔷薇科、木兰科、百合科的植物较多。开花期集中在春夏两季。花色有红、黄、白、蓝色四种系列。观果植物有20种,占18.87%。以夏秋挂果较多。果实以红色、黄色为主。果实类型以核果类植物较多;观叶植物有30种,占27.36%,以观叶色为主;观干植物较少,仅有11种,占10.37%。三个景区的观赏性特色各不相同,白鹭洲与万树园以观花植物为主,留园观叶植物为主,并且以观叶形的植物较多,色叶类植物以秋色叶为主。白鹭洲和留园冬季景观效果较差,应增加冬季开花植物,并且增加春季观果植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