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且道德教育素来是教育中的重头戏,但是,当代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实效性似乎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则纵繁复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中,“公平”一词共出现了20次,对公平的解读,甚是引人瞩目。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阶段,自我概念开始形成并趋于稳定。当前社会中发生的一系列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其对当代中学生的道德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关注中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公正世界信念及道德判断发展情况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选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以及林德道德判断测验作为研究工具,研究首先对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进行因素结构的探索和检验、对公正世界信念进行中学生群体的适用性检验以及对道德判断测验进行质量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测验各项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其次,从不同中学选取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被试人数为827人,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公正世界信念以及道德判断进行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并对三者关系进行探讨,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整体较低。多元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2.中学生内在不公正世界信念随年级升高则出现上升趋势,终极公正世界信念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而内在公正世界信念则波动发展。多元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在性别、独生子女、年级等类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3.中学生道德判断结果显示,整个中学阶段C分数发展呈“U”形状,C分数从初二年级开始表现出随年级的提高而提高。而且男女生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年级差异显示,高中生C分数显著高于初中生。4.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内在不公正世界信念显著负相关,与内在公正世界信念显著正相关。道德判断测验态度1、态度2与终极公正显著正相关,与内在不公正显著负相关,态度2与稳定水平显著负相关。C分数与阶段1、阶段2、阶段3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内在不公正世界信念对道德判断影响较大。5.对中学生进行内在不公正世界信念在自我概念清晰性稳定水平与态度2中介作用分析检验,发现中学生群体、男生群体以及高中生群体中内在不公正世界信念在自我概念清晰性稳定水平与态度2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而在女生群体和初中生群体中,内在不公正世界信念无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