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学习以学生为视角,是学生基于自我发展内在需要而进行的追求深度、强调理解、重视意义的学习。关注学生有效学习,可以更好地帮助院校、教师以及学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育学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校班级规模不断膨胀,传统大班授课,教师一贯采用讲授法,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率,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益凸显。L大学C学院自成立以来,在控制班级规模基础上,围绕小班化教学,对教学设施、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变革,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学生积极启动高阶思维,探索运用深度学习策略,学生教育增值显著,有效学习频频发生。因此,探讨C学院学生有效学习,对深化C学院小班化教学实践以及推动全校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促进各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CCSS问卷(2015版)为研究工具,对L大学C学院学生有效学习进行实证研究。CCSS-2015问卷原始组成指标中并不包含有效学习测量指标,因此文章首先根据调查数据,将问卷原始指标中涉及学生自身投入有效学习活动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生成有效学习测量指标;其次横向上将C学院学生有效学习整体和各个因子均值得分以及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分类现状进行比较;纵向上将C学院学生有效学习整体及各个因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小班化教学中影响C学院学生有效学习因素。小班化教学背景下C学院学生有效学习取得主要成果有:(1)激发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关注教育过程,促进教育结果公平;(3)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学生长足进步;(4)良好同伴互动,发展学生深度学习;(5)有效教学实践,激活内在学习动力;(6)强力学业支持,保证学生成长发展。但也存在如下困境:(1)缺乏主体参与,阻碍有效学习行为;(2)缺少人文精神,理科课堂活力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访谈资料,文章从院校层面的支持、教师层面的引导、同伴层面的努力三个角度总结出小班化教学背景下提升学生有效学习水平的有益启示:院校层面的支持:(1)适当控制班级规模,促进教育过程公平;(2)加强学校软件建设,提升学业支持力度;教师层面的引导:(1)开展有效教学实践,引导有效学习发生;(2)增强师生良好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3)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激发理科课堂活力;(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选择最优提升策略;同伴层面的努力:(1)积极进行同伴互动,构建健康同伴关系;(2)提高课堂主动参与,增加有效行为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