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分析并比较了预测与等待策略在汉英同传中的应用。笔者通过实证数据具体分析了预测与等待策略的特点,并提出了评价是否应该使用预测与等待策略的标准。
本文分四章:
第一章是引言,笔者简单地介绍了同传及其工作方式,叙述了本次研究的目的,并提出了三个有待解答的问题。
第二章是理论依据,主要从五方面进行阐述:1、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在句子结构、表达方式与思维习惯上的差异。2、介绍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分析了译员在同传中将精力在听和分析、短期记忆与译语产出三个任务之间进行动态分配的工作模式,并基于该理论阐述了汉英语言差异在同传中对译员产生的影响,从而说明了使用策略的必要性。3、介绍预测策略及其工作方式。4、介绍等待策略及其工作方式。5、将预测与等待策略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提出了笔者对是否应该使用预测与等待策略的评价标准:当需要的听和分析能力相对较低,而短期记忆能力相对较高时,可以考虑采用预测策略;反之则可以考虑采用等待策略。在该部分的分析中,笔者列举了大量实例以更清楚地说明问题。
第三章是实证研究。在第二部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笔者通过实验分析了同传实践中不同情况下译员对预测与等待两种策略的使用及其效果。该部分分为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与小结。通过实验和分析,笔者认为预测与等待策略在同传中都是常用且有效的,它们有助于译员减轻自身负担,同时产出质量更高的译文。但两种策略都有其缺陷,因此必须同其他同传策略(如断句、顺译)一起合理的使用,才能取长补短,达到最佳效果。最后,笔者介绍了同传译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阐述了同传策略与译员基本素质的关系,并指出只有在基本素质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同传策略才能发挥其作用。
第四章是结束语,笔者对前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次研究的意义和需要改进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