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西方绘画空间表现技术对中国绘画空间表现技术的科学化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西方绘画作品作为传播教义的重要形式也同时传入,这些绘画作品中运用的透视画法技术进行空间表现,其画面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效果让国人十分震撼,对这种透视画法技术的效仿和探究之风在国内开始盛行,并最终形成中国透视画法技术的理论构建和普及推广。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讨论了明清时期西方透视画法技术的本土化,以达到对中国绘画空间表现科学化进程的全面认识。本文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技术——“六远法”和“散点式构图法”,其次考察了西方绘画空间表现技术——透视画法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西方绘画空间表现技术的异同,从而阐释了西方透视画法技术的优势。第二章首先介绍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绘画作品,接着讨论西方透视画法技术理论基础的引入,最后分析了人们对西方透视画法技术关注和接受的过程。第三章论述了以焦秉贞为代表的宫廷画家的透视画法技术绘画实践,以及以意大利人郎世宁为代表的传教士画家的透视画法技术绘画实践,阐明了明清时期西方透视画法技术在我国的绘画实践过程。第四章论述了中国透视画法技术理论的构建,即对清朝学者年希尧和他的《视学》做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中国透视画法技术构建的重要意义。第五章讨论了我国传授透视画法技术的机构宫廷画院的建立及活动,论述了民间画师对透视画法技术的学习和模仿,阐明了透视画法技术在中国扎根和普及运用的过程。总之,西方透视画法技术在我国的传入、实践运用、理论构建以及普及推广并不只是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本土化过程。因此,明清时期西方透视画法技术的本土化研究,对于中国绘画空间表现技术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