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松(Pinus serotina)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沿海平原,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种。其具有适应性强,耐盐耐寒,生长快,生物量大,萌发能力强,抗病虫等优良特性。由于晚松球果常年宿存,种鳞不开裂,导致种子获取比较困难,制约了晚松通过种子进行繁殖,但是晚松的萌蘖能力非常强,因此通过无性繁殖的手段加速晚松的培育。本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和扦插技术研究晚松的无性繁殖。(1)晚松组织培养技术以一年生实生苗春季萌发的新芽和种子萌发顶芽为外植体,通过研究外植体的消毒、腋芽的诱导与增殖、壮苗以及生根,直接器官发生为途径,初步建立晚松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主要结论如下:晚松春季茎段以春季茎段中部消毒10 min效果最好,污染率仅为0.8%。种子用0.1%升汞消毒4 min,污染率为2.4%。茎段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类型为MS培养基+2.5 mg/L 6-BA和0.2 mg/L NAA,芽的分化系数为2.27。种子顶芽诱导腋芽的最佳培养基及激素浓度配比为:MS培养基+0.7 mg/L NAA+1.0 mg/L 6-BA。壮苗培养的最佳的培养基组合为:MS培养基+0.5 g/L活性炭+0.4 mg/L NAA,不定芽的增长量为1.1 cm。晚松不定根的诱导以1/2 GD培养基+30g/L蔗糖为最佳的培养基组合,根的诱导率为30.7%。(2)晚松的扦插繁殖关键技术以一年生实生苗萌发的嫩枝为穗条,试验不同扦插环境、不同插穗类型、不同扦插基质、及GGR不同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4月份的次生针叶已萌发2 cm左右,初生叶未脱落的扦插穗条,在高180cm的塑料大棚中生根率较高,为30.52%;而GGR浓度对其生根无显著影响。而对于不同扦插基质,其在蛭石基质生根率最佳,为28%。对于五月份不同状态的扦插穗条,GGR浓度对其影响不显著,扦插穗条以顶端初生针叶簇未张开的萌芽条的穗条类型最好,生根率高达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