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替传译恐怕是所有的口译形式中对短时记忆要求最高,压力最大的。为了缓解这种压力,译员们可以通过记笔记或者使用各种记忆技巧来帮助自己回忆刚刚逝去的信息。与记忆技巧相比,笔记在交替传译中更加重要,并且能更好地保证口译任务的高效率和准确度。Rozan是第一个系统阐述交传笔记的学者,从个人经验角度给出了用何种语言来记、怎么记、笔记的布局等相关建议。从那以来已有很多学者发表论文对交替传译中的笔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不乏有很多实证主义研究。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译员记笔记时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选择不同语言记笔记时心理状态的差异尽管大家都认识到交替传译是一项时间非常紧迫的认知和心理活动。因此,就非常有必要逐一抓取每一心理变化和相应的心理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了解译员所做的每一个决定的特性。也只有这样对交传笔记的讨论才会更加的科学。本文基于信息处理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旨在探讨分析交替传译译员的笔记和心理情况。本文首先提出两个假说:1交传译员的笔记是源语、目标语和其他符号的复合体;2译员在选择用源语、目标语和其他符号记笔记时,在听解阶段和口译产出阶段经历不同的心理活动。接下来分析各个与交传相关的认识心理学知识,在每一分析后,都试图用此知识来解释交传中出现的相关心理和认知现象。然后,在上述分析和综合基础上提出三个心理模型:源语笔记模型;目标语笔记模型;其他符号笔记模型。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来检验上述三个模型和两个假说。在分析数据时,Cool-Edit2.0被用来测量不同译员每一个指数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