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培美曲塞二钠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观察,探讨培美曲塞二钠对晚期非鳞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探讨血清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的非鳞NSCLC患者,其中符合入组条件的48例。入选标准为就诊时已经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且既往接受过含铂类一线治疗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采取随机、阳性平行对照方法,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培美曲塞二钠组)和对照组(多西他赛组),培美曲塞二钠组的治疗方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mg/m2,静滴,第1天;同时口服地塞米松、叶酸和肌注维生素B12。多西他赛组的治疗方案:多西他赛注射液75mg/m2,静滴,第1天;并口服地塞米松。两组每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4周期为药物研究治疗周期。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随访时间至2012年3月30日。对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TS含量,通过比较血清TS含量在非鳞NSCLC患者血清TS含量的差异性,了解血清TS含量与疗效、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符合入组标准48例患者全部完成单药二线治疗,其中培美曲塞二钠组25例,多西他赛组23例;②培美曲塞二钠与多西他赛两药单药二线治疗的缓解率为12.0%与8.6%(P>0.05),疾病控制率为60.0%与52.2%(P>0.05)。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3月与3.0月(P>0.05)。③培美曲塞二钠组不良反应小于多西他赛组,其中培美曲塞二钠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0%,多西他赛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3.04%,P>0.05,无统计学差异。培美曲塞二钠组的疲劳、脱发发生率明显少于多西他赛组,P <0.05。根据国际生存质量量表(FACT-L)生活质量评分培美曲塞二钠组好于多西他赛组。④采用ELISA测定培美曲塞二钠组与多西他赛组的血清TS含量,培美曲塞二钠组的血清TS含量为75.79±51.89pg/ml,多西他赛组的血清TS含量为75.68±60.20pg/ml,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所有患者TS血清含量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吸烟、体力状况等临床特征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⑥培美曲塞二钠组疾病控制(CR+PR+SD)患者血清TS含量水平均数低于疾病进展(PD)患者血清TS含量水平,CR+PR+SR患者血清TS含量为57.27±38.05pg/ml,PD患者血清TS含量为99.38±59.07pg/ml,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①培美曲塞二钠与多西他赛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比较,培美曲塞二钠效果较多西他赛稍好,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与多西他赛相比,培美曲塞二钠的不良反应更少,生活质量优于多西他赛。③血清TS含量可作为判断培美曲塞的临床疗效的预测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