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胆碱能药物是一类重要的神经系统药物,是目前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药物之一。M受体拮抗剂,是一类重要的抗胆碱能神经系统药物,广泛用于许多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早老性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尿失禁等疾病的治疗。目前许多临床使用的M受体拮抗剂由于缺乏对M受体亚型的选择性而引起广泛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理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M受体拮抗剂对受体亚型的选择性不仅决定于其化学结构,更决定于其空间立体结构,因此研究M受体拮抗剂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与药理活性的关系,对于提高M受体拮抗剂对受体亚型的选择性,降低其毒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最初,抗胆碱能药物是从天然药物中提取,近年来研究重点以合成为主,研发活性好、选择性高、作用迅速的抗胆碱能药物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就其功能来说,大多数抗胆碱能药物分子结构中都有三部分组成:阻断基团(A部分),阳离子头(B部分)以及中间链接(C部分),如Atropine:1、本论文第一章主要从改造抗胆碱能药物分子中阻断基团(A部分),阳离子头(B部分)以及中间链接(C部分)等三部分结构以及构建光学活性上着手,分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抗胆碱能药物的合成研究进展情况。2、二苯羟乙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抗胆碱能药物中间体,本论文第二章设计以苯甲醛等为初始原料,以绿色环保型的盐酸硫胺(维生素B1,VB1)为催化剂,经过Benzoin缩合、KBrO3氧化和酯化反应等三步合成了二苯羟乙酸甲酯。采用此合成路线优点在于绿色环保:以盐酸硫胺代替剧毒的NaCN或KCN。3、自1986年Gedye及其同事发现微波辐射技术能促进有机化学反应以来,微波化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第三章探讨了微波辐射技术在二苯羟乙酸甲酯合成中的应用,着重对影响二苯羟乙酸甲酯产率的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功率、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与二苯羟乙酸甲酯的传统合成方法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微波辐射技术的优点。4、本论文第四章设计了两条合成方案,合成了抗胆碱能药物重要中间体苯甲酰甲酸甲酯及其乙酯,并对两种合成方案进行了评价。方案一以苯甲醛等为初始原料,在自制相转移催化剂TEBA的作用下,与CHCl3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扁桃酸(苯基乙醇酸),再经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氧化以及酯化等三步合成了苯甲酰甲酸甲酯及其乙酯。方案二以草酸为原料,经酯化和格氏反应等两步合成了苯甲酰甲酸甲酯及其乙酯。5、本论文第五章改进了热敏纸增敏剂苄基-2-萘基醚的合成工艺,并优化了合成条件。在优化条件下,改进后的合成工艺简化了处理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