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林区水资源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干旱区之一,植被的生长状况与水资源分布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对其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拉玛依市是人工建立的荒漠绿洲,通过引水、植被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的生态环境状况。这种生态环境很脆弱,所以,研究位于该区域的各种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获取克拉玛依减排林区的植被、土壤、地下水等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与植被生长的关系。同时构建了减排林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通过这些研究和方法,得出如下结果:首先,土壤水分是减排林区植被生在的重要的限制因子。由于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区域不同地理位置,或者是同一地理位置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含水量是不同的。减排林区0~40cm层含水量较高、40~60cm层含水量最低、60~100cm含水量较低。虽然减排林区不同土壤剖面的土壤水分在林区空间上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南部靠近荒漠的区域最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质地和植被类型,相较于白蜡、沙枣等植被种类,俄罗斯杨对保持土壤水分的方面有明显优势。其次,减排林区地下水埋深已由2005年的11.39 m变为2010年的3.64m,呈变小趋势。空间上从西部到东部,减排林区地下水埋深呈加深趋势。减排林地下水的矿化度由2006年的18.925 g/L变为2009年的14.239g/L,地下水的水溶性盐分时空变化明显。最后,减排林区生态安全度平均值为3.004,约有60%的区域不安全,其它为一般安全,所以减排林区整体生态安全状况较差。在12个评价指标中NDVI、长势、荒漠化指数、经济产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该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较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粒径约200 nm的Fe-ZSM-5,并通过不同的方法在其外表包覆了硅壳并考查核壳分子筛在NH3-SCR中的不同性能。首先,利用TPAOH作为模板剂,通过二次水热晶化在Fe-ZSM-5表面包覆一层较薄的silicalite-1壳层,并在在该过程中调节TEOS的用量以控制壳层的厚度。二次晶化过程中,随着模板剂TPAOH用量的增加,Fe-ZSM-5溶解的程度也逐渐增加,而另一方
学位
(I)相容性溶质结合蛋白OpuCC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相容性溶质(compatible solute)的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系统对于细胞抵御环境突然或者骤变的渗透压是非常关键的。革兰
自体血管和人工合成血管是临床上主要的血管移植物,但自体血管因受来源限制,很难满足临床需求。人工合成血管材料如涤纶(Dacron)和膨胀聚四氟乙烯(ePTFE),在大直径血管(内径>
  本论文主要对γ-Al2O3载体制备中,间歇水洗的连续化改进,以及连续化水洗对γ-Al2O3的前驱物拟薄水铝石织构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本文揭示了传统的间歇式水洗,即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