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属于γ-DNA疱疹病毒科。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为第一个被发现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人类癌症。在临床和前瞻性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用血清学方法检测EB病毒特异性抗体,是早期发现鼻咽癌病人的重要手段。现在血清EB病毒壳抗原的免疫蛋白A抗体(EBV-VCA/IgA)检测已广泛用于鼻咽癌的筛查。新近研究发现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核心抗原-1的免疫蛋白A抗体(EBV-NA1/IgA),EB病毒Z反式作用因子的免疫蛋白A抗体(EBV-Zta/IgA)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鼻咽癌的高发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必要对不同少数民族的人群进行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分析不同因素对其感染率的影响,为早期预防和降低EB病毒感染率提供依据。目的通过检测仫佬族,毛南族及汉族人血清中EB病毒的VCA-IgA,Zta-IgA,EBNA1-IgA表达水平,判断EB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比较三个民族抗EBV抗体的水平和阳性率,探讨EBV感染与民族倾向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罗城健康成人中,仫佬族人血清1497例,毛南族人血清963例,汉族人血清600例,共3060例。采集血样的同时收集样本的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情况等个人信息。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CA-IgA, Zta-IgA,EBNA1-IgA的三种抗体水平,以校正相对吸光度值(ArA)表示,分别统计不同性别三种抗体的阳性率,不同年龄段三种抗体的阳性率,吸烟与不吸烟者三种抗体的阳性率,饮酒与不饮酒者三种抗体的阳性率,不同民族三种抗体的阳性率;逐一比较3个民族的样本的三种抗EBV抗体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别。结果1. 3060例样本中VCA-IgA阳性率为8.40%,Zta-IgA阳性率为7.12%,EBNA1-IgA阳性率为5.03%。2.男性的VCA-IgA,Zta-IgA,EBNA1-IgA的阳性率分别为14.1%,12.0%,9.63%,女性分别为4.88%,4.10%,2.17%。不同性别的三项抗体阳性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EB病毒的感染率比女性高。3.不同年龄段的VCA-IgA,Zta-IgA,EBNA1-Ig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于50-59岁之间的年龄段VCA-IgA,Zta-IgA,EBNA1-IgA的阳性率较其他年龄段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中老年人EB病毒感染率较高。4.吸烟或饮酒者VCA-IgA,Zta-IgA,EBNA1-IgA的阳性率与不吸烟或不饮酒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仫佬族和毛南族的VCA-IgA阳性率分别为9.22%和8.83%,高于汉族的5.67% (p<0.05)。仫佬族和毛南族的Zta-IgA阳性率分别为8.28%和7.48%,明显高于汉族的3.67% (p<0.05)。6.三个民族样本之间各年龄段的血清中EBNA1-IgA的校正相对吸光度(A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仫佬族、毛南族的各年龄段VCA-IgA,Zta-IgA的ArA值分别高于汉族(p<0.05),仫佬族与毛南族的各年龄段VCA-IgA,Zta-IgA的ArA值在两个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西罗城3060例健康成人VCA-IgA阳性率为8.40%,Zta-IgA阳性率为7.12%,EBNA1-IgA阳性率为5.03%;男性较女性EB病毒感染率高;中老年(50-59岁)EB病毒感染率最高。EB病毒的感染率与吸烟或饮酒情况关系不大。2.广西罗城的少数民族,仫佬族和毛南族的VCA-IgA,Zta-IgA阳性率分别高于汉族。同一年龄段内仫佬族、毛南族相对于汉族针对EBV溶解期的抗体Zta-IgA和VCA-IgA的水平偏高,反映其感染的EBV更多地处于再激活状态,这提示同年龄段内仫佬族与毛南族罹患鼻咽癌的风险比汉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