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率对芳纶纤维及其针刺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uexi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芳纶纤维因其优异的物理、机械、化学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防护、高温气体过滤、汽车工程业等领域。作者在工厂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芳纶纤维在湿度较高的环境时具有较高的含水率,且芳纶纤维在实际的贸易、存储及其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含水率的影响。目前,关于不同含水率对芳纶纤维及其织物性能的影响缺少定量的评价,因此本课题从芳纶纤维的结构性能、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芳纶纤维的吸湿和拉伸性能、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的结构性能及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其力学性能的变化四个方面入手开展研究,为实际的工业贸易、运输及储存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芳纶纤维的结构与拉伸性能采用圣欧、龙邦、韩国三种品牌的芳纶1313纤维,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到芳纶纤维纵向的表面形态较光滑;根据红外光谱仪测得的4000-400cm-1的谱图发现芳纶纤维在此范围内有明显的酰胺键及苯环的伸缩振动;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得芳纶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分别为44.5-54.5%、54.2-56.0%;采用电子纤维强力仪测得芳纶纤维在标准含水率条件下的断裂强力为8.3-9.3c N之间,断裂伸长率在37.1-40.3%之间,初始模量在40.5-46.6c N/dtex之间,不同厂家的芳纶纤维拉伸性能因加工原因存在一定差异。(2)含水率对芳纶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八篮烘箱测得芳纶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含水率基本在7.05-7.30%之间,不同厂家芳纶纤维的含水率略有差异。通过记录芳纶纤维在一定温湿度下吸湿、放湿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制得吸湿、放湿曲线,并据此分析其吸湿滞后性可得:在恒温恒湿(20±2℃、65±5%)条件下放置时,芳纶纤维含水率为10%、20%、30%时达到放湿动态平衡的时间分别为410-730min、690-890min、890-980min,达到吸湿动态平衡的时间为500-570min;芳纶纤维所处环境为16.7-18.5℃、43.8-53.3%RH时,芳纶纤维含水率为10%、20%、30%时达到放湿动态平衡的时间分别为370-550min、550-640min、620-820min,达到吸湿动态平衡的时间为530-580min。使用纯水、3.5%Na Cl两种液体介质制备含水率为10%、20%、30%的芳纶纤维,在标准条件下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得:芳纶纤维在含水率为10%、20%、30%时,其断裂强力相对于标准含水率时的断裂强力分别下降了5.2-12.7%、16.0-21.8%、21.2-28.5%;断裂伸长率随含水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变化较小,最大增加了2.2-4.6%;初始模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5.1-25.0%、26.1-35.3%、29.8-50.0%,使用两种介质处理后的拉伸性能差异不大,但不同厂家的纤维间存在一定差异。(3)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的结构与力学性能采用后整理覆膜克重550g/m~2、后整理覆膜克重600g/m~2、后整理烧毛克重550g/m~2的三种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三种织物均是反面纤维有毛羽,正面经过覆膜、烧毛后纤维表面变得较为光滑,且烧毛后的纤维有孔洞、损伤,覆膜后的织物纤维间有明显的粘结点存在。采用多功能电子织物强力机测得三种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在标准含水率条件下的纵、横向拉伸强力分别为719.2-1079.3N、828.8-1493.7N;其正、反面顶破强力分别为1667.8-2046.0N、1676.7-2124.5N;其纵、横向撕裂强力分别为309.2-365.4N、318.7-375.5N,不同规格芳纶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存在一定差异。(4)含水率对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后整理覆膜克重550g/m~2、后整理覆膜克重600g/m~2、后整理烧毛克重550g/m~2的三种芳纶基芳纶针刺非织造布,使用纯水、3.5%Na Cl两种液体介质将其制备为含水率为10%、20%、30%的试样,并测试其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拉伸、顶破、撕裂性能;结果发现:覆膜克重550g/m~2的织物,在含水率为10%、20%、30%时其纵、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下降了4.7-8.4%、3.8-14.2%;覆膜克重600g/m~2的织物,其纵、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下降了1.4-11.7%、0.3-10.4%;烧毛克重550g/m~2的芳纶非织造布,其纵、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下降了12.2-18.5%、11.5-18.9%;覆膜克重550g/m~2的织物,在含水率为10%、20%、30%时其正、反面顶破强力分别下降了10.1-18.2%、0.7-11.4%;覆膜克重600g/m~2的织物,其正、反面顶破强力分别下降了2.7-17.1%、0.1-5.1%;烧毛克重550g/m~2的芳纶非织造布,其正、反面顶破强力分别下降了7.1-11.6%、15.3-21.3%;覆膜克重550g/m~2的芳纶非织造布,在含水率为10%、20%、30%时纵、横向撕裂强力分别下降了18.7-29.3%、13.0-24.1%;覆膜克重600g/m~2的织物,其纵、横向撕裂强力分别下降了0.4-10.0%、5.5-12.1%;烧毛克重550g/m~2的织物,其纵、横向撕裂强力分别下降了8.7-17.4%、1.3-13.7%;使用两种介质处理后的织物力学性能差异不大。通过测试仓库储存织物的拉伸性能,做8月份与12月份的对比,发现在实际仓储条件下织物的拉伸强力最大会降低10%左右。
其他文献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也持续增长,汽车制造企业争先恐后地创新,努力满足市场用户的更多需求,让所制作的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功能的增加也意味着用电设备的增加,而连通这些用电设备就要用到繁多的线束。在汽车制造过程当中,如何减少如此多的线束在进行装配时而发生的质量问题就是重中之重。本文对现有车型汽车线束的种类及布置原则和固定保护类配件做了简单介绍,浅析了汽车总装生产车间生产过程中汽车线
自古以来,苎麻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之一,在纺织生产以及服装制造等行业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将苎麻原麻加工成纺织用原料需要进行脱胶,准确测定苎麻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助于组织合理脱胶工艺。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测试方法是GB/T 5889-19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但是该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成分测试结果不稳定、误差大、测试时间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究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修订G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宿应以文化为核心驱动力,注重个性化发展,而国内很多民宿产品主题文化特色不够鲜明,无法满足游客个性化的体验与消费需求。因此,应致力于提炼民宿的主题文化内涵,营造个性化主题文化氛围,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民宿体验及主客互动水平,实现民宿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一些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也得到了优化。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这些企业往往更具有竞争力,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快。但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其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并不高。因此,有必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改变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对此,本课题与浙江湖州高盛毛纺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了一套纺纱信息管理与工艺推荐系统。主要
结合光电技术对足部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实现提取精确的足部尺寸参数,用于鞋履个性化生产;判断足部的足弓类型,用于足部健康诊断。因此设计足部三维重建与测量系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组基于Sf M与MVS的足部三维重建与尺寸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仅用单一摄像头对足部扫描,重建完整的足部模型、提取足部尺寸参数与足弓类型判断等功能。足部扫描是实现三维重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扫描结果将直接决定三维
对于处于战略转型期的公司来说,并购重组为其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机会,是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并购重组中,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是重中之重。传统的融资方式如债券融资限制条件多、财务风险高,而权益融资则易动摇公司的控制权,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权益融资方式:大股东参与的并购基金应运而生。由于其在并购融资规模、并购融资时机的把握和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地被上市公司运用于并购之中
石墨烯是目前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晶界结构及其变形行为对石墨烯的宏观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阐明晶界结构在石墨烯变形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对理解石墨烯的变形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针对石墨烯力学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低温或中温,但此时石墨烯的脆性严重制约了其作为高强度材料的工程应用。高温下石墨烯材料可能具有位错运动所主导的塑性变形能力,但由于位错动力学过程涉及扩散时间尺度,
学位
碳/碳复合材料(C/C,碳纤维增强热解碳基体)具有低密度、高比强、高比模、低的热膨胀系数、耐腐蚀及独特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2 D碳纤维预制体编制结构简单,后期致密化容易,是目前C/C复合材料常用的预制体,但该预制体结构存在纤维与纤维叠层间、纤维束与纤维束间、纤维编织体内空隙等结合薄弱环节,致使裂纹等缺陷易在这些区域萌生、扩展并最终导致材料的失效。若在纤维内部引入纳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兴起,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受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影响,传统介质出版物受到数字出版物的冲击,纸质传媒行业及图书广告业的市场需求发生巨大改变,导致传统文化传媒行业发展停滞,其相关产业公司的市场规模及其盈利能力均大幅下降。因此,我国文化传媒企业亟需基于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业务战略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为自身发展谋求新出路。纵观近几年我国文化传媒行业内的并购事件,并购数量且其交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