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甲烷(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2005年大气中CH4浓度为1774 ppb,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1059 ppb,但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其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灌溉稻田是大气中CH4的重要来源。中国作为水稻生产大国,其稻田对全球CH4排放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近50多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农业管理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研究表明,有机肥是稻田甲烷产生的重要基质来源。毫无疑问,水稻种植面积和施肥结构等的变化必然影响我国稻田CH4排放量。估计我国的稻田CH4排放量,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不仅对于我国的科学研究和国家利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助于评价我国水稻生产在区域稻田甲烷排放中的作用,同时为有效制定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为:通过调研我国1955-2005年水稻生产农业耕作变化数据库,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CH4排放的情况,并分析中国稻田CH4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水稻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户问卷调查,结合现有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规则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建立了包括1950s-1990s中国水稻田农业耕作变化数据库,包括水稻种植面积、产量、有机肥施用量及结构、化肥施用量及类型、水分管理方式等要素;在已建立的1950s-1990s中国水稻田农业耕作变化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水稻种植制度区划,估算了中国稻田历年外源有机碳投入情况;将我国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及其与CH4排放有关的数据和其他输入参数代入CH4MOD运行,估算1955-2005年稻田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55-2005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极其明显。1950s中后期为31.1×106hm2左右,至1960s下降到29.2×106hm2左右;其后稳步上升,至1970s达到历史最高,约34.9×106hm2,这主要是由于大力推广双季稻,1950s中期双季稻种植面积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1970s中期超过70%;由于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70s中期以后全国水稻面积下降,2001-2005年平均种植面积为28.4×106hm2,双季稻面积所占比例在45%左右。1955~2005年间中国水稻田外源有机碳投入持续增加。1950s-2000s每个年代的平均有机碳投入分别为2.96、3.00、3.41、3.64、3.83和4.28 tC·ha-1.其中来源于秸秆根茬的有机碳投入呈增加趋势;而来源于农家肥的有机碳投入则呈降低趋势,其占总投入比例从1950s的77.7%降低到2000s的37.2%;绿肥有机碳投入占总有机碳投入比例不高,其变化范围为1.5%-8.5%,基本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水稻田有机碳投入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中和华南地区,近50年其范围基本保持在2.88~5.61 tC·ha-1,而低水平投入区则在东北、西北区投入水平变化范围为1.11~2.47 tC·ha-1。来源于秸秆根茬的有机碳投入增加是稻田有机肥投入增加的重要原因。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稻田秸秆根茬有机碳投入为0.63 t Cha-1,约占总投入的20.4%,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秸秆根茬有机碳投入为2.64 t Cha-1,约占总有机碳投入的61.1%。秸秆根茬投入增加是秸秆还田率提高和作物产量增加的共同作用。近50年来中国大陆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总体呈增加趋势,1960-1975年增加速率最快,年均增加167Gg;自1970s中期开始增加速率减缓,年均增加量54Gg。1960s、1970s、1980s和1990s年均排放量分别为3.18±0.53、4.71±0.27、5.21±0.24和5.79±0.34Tg/yr,2000-2005年平均排放量为6.25±0.36Tg/yr。由于未考虑杂交稻种植和化肥氮施用对CH4排放的影响,估计值可能偏高。中国稻田CH4排放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异性。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江苏和安徽省,约占全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73%。在区域水平上,我国各水稻种植区CH4排放总量自1950s以来均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中和华南地区稻田CH4排放的增加趋势减缓,但1980-2005年间东北三省CH4排放增加显著,这主要归因于该区水稻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气温升高。本研究通过覆盖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的水稻农业耕作农户问卷调查,建立了1950s-1990s中国水稻农业基础耕作变化基础数据库。将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4MOD和GIS空间化数据库结合,模拟估计了中国大陆1955-2005年水稻生长季稻田甲烷排放量,研究了较长时间序列内中国稻田CH4排放的时空变异规律,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稻田CH4排放的过去,这将有助于我们评价中国水稻历史生产在区域稻田CH4排放中的贡献,同时可以为制定有效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其他文献
半夜醒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次数过多或影响到睡眠质量就要引起注意了。近日,美国《预防》杂志总结了夜间醒来的数个原因。1.夜尿多。即使睡觉前限制了饮水量,每晚还会醒来
摘要:水资源是新“澜湄机制”框架中的核心客观主体。由于跨界水治理与国家主权权益密切相关,“重合作淡争议”不仅无法消解在水资源合作中现有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反而影响流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市民社会的萌茅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挑战。基于社区视角的城市规划,即倡导的一种新的规划模式,通过匹配空间资源和社会需求,为在城市发
唯物史观是唯心史观的变异。从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以来,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在社会主义国家,唯物史观应该而且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占
缅甸是一个地缘敏感与大国利益交汇的国家。新时期缅甸的内政外交都处于变动之中,内部主要是民族问题和民主问题,外部美国、印度、东盟与中国展开竞合博弈。这些变动对中国西
集成平台技术是近年来用于CIMS设计与实施的一种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它的设计与开发目的是为企业快速、高效实施可重构企业的CIMS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由清华大
随着我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重大疫情方面的制度优势在这场疫情中得到充分彰显,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党的
水稻籼粳亚种间具有比品种间更强的杂种优势,但籼粳亚种间杂种的不育性限制了对其杂种优势的利用。在水稻中存在一类特殊的种质资源称为广亲和品种,它们分别与籼稻和粳稻杂交
为了解雄性不育形成的分子机理,获得苜蓿雄性不育纯合系植株,进一步提高苜蓿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利用价值,本试验以苜蓿雄性不育株及其对应可育株的花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