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回顾性观察益气温阳法指导下,针药结合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系列案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筛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导师门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30例;纳入患者共观察9个月,一共5个时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基线资料统计,包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观察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的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总积分、QMGS各肌群积分、生活质量评分(MGQOL-15)积分的变化,胸腺的不同情况对治疗前后的影响,治疗的安全性、针刺不良事件和患者依从性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30例,入组患者均完成了 9个月的治疗和5个时点的量表评分。(1)人口学资料统计:①入组患者男性19例(63.3%),女性11例(36.7%),男性发病年龄的高峰期为46~60岁,女性发病年龄的高峰期为31~45岁;②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总男女比例为1.72:1;③46~6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共10例(33.3%);④性别与年龄分布无明显统计意义(P>0.05)。(2)临床资料统计:①病程据病历资料分为5个时段,患病≤5年的患者22例(73.3%),其中小于1年的患者5例,1~5年的患者17例;②发病诱因中26例(86.7%)患者找不到明显诱因,2例患者因妊娠诱发、2例患者因情绪波动诱发;③入组治疗前,20例(66.7%)患者既往频繁复发,10例(33.3%)患者无复发;④中医辨证分型脾肾阳虚证15例(50%)、肺脾肾虚证11例(36.7%)、脾胃气虚证4例(13.3%);⑤西医临床分型Ⅰ型患者11例(36.7%)、Ⅲa型9例(30%)、Ⅲb 型 4例(13.3%)、Ⅳb 型 3例(10%)、Ⅱa型2例(6.7%)、Ⅳa型1例(3.3%);⑥首发症状分布中11例(36.7%)为单侧眼睑下垂,3例(10%)为双侧眼睑下垂,3例(10%)为双侧眼睑下垂伴复视,单侧眼睑下垂伴复视、胸腺瘤、言语不利、四肢乏力、双侧眼睑下垂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各2例(各占6.7%),复视、抬颈无力、眼睑下垂伴抬颈无力的患者各1例(3.3%);⑦合并西药分类情况中服用溴吡斯的明+激素(醋酸泼尼松龙/强的松/甲泼尼龙)的患者有9例(30%),单纯服用溴吡斯的明的有7例(23%),服用激素治疗和无结合西药治疗者各4例(各占14%),服用环磷酰胺者2例(7%),服用激素+他克莫司、溴吡斯的明+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溴吡斯的明+他克莫司、溴吡斯的明+激素+硫唑嘌呤者各有1例(各占3%)。(3)治疗5个时点疗效性指标:①QMGS总积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各治疗时点总积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QMGS各肌群评分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各治疗时点各肌群积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总有效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趋势,治疗9个月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3.33%;④将入组患者依据胸腺情况分为2组,胸腺无异常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异常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入组患者依从性高,均完成了 5个观察时点的量表评价,未出现药品安全性事件和针刺严重不良事件。研究结论1.益气温阳法指导下针药结合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可明显降低患者重症肌无力定量总评分(QMGS)、QMGS各肌群评分、MGQOL-15生活质量评分,且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总体下降趋势明显,疗效确切;2.益气温阳法治疗9个月的总有效率逐步上升,治疗9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3%。3.胸腺有无异常对治疗的结局疗效可能无影响;4.针药结合治疗安全性好,无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