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论的中国近代文人居宅演变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年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是一个见证民族危亡与复兴的年代。在这个年代诞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近代文人。他们从传统的士大夫阶层中脱颖而出,肩负了民族的重任。  本文以中国近代文人居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文人这一特殊阶层,在审美情趣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独树一帜,而他们的居宅又正是最能反映其审美情趣和思想文化的有力参考。研究方法上引入“模因论”为视角,将近代文人居宅的演变过程抽象成模因群集的拆分与重组过程,以模因的传播过程作为主线来阐述,取代了之前惯用的“人”的视角。模因论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尚少,且多半为简介与漫谈,或是概念的嫁接,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本文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做到真正的以“模因”为第一视角。  模因“感染”大脑,从而影响人的行为。近代文人思想开放,包容性强,对外来模因的“抵抗力”弱,属于“易感”群体,这导致他们成为挣扎于“中”与“西”之间的矛盾阶层,他们的居宅形式无疑最能体现东西方建筑文化模因的交融与碰撞。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好的反映近代中国建筑形式的产生与演变。以模因论为依据,结合地域差异,对近代中国几处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文人居宅的演变进行分析,分别是以上海为代表的近代沿海及地缘优势发达的开埠租界城市、以南京为代表的近代政治中心城市、以苏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心城市、以重庆为代表的战争催生的中心城市以及以长沙为代表的无地缘优势的内陆城市。以分点解析与综合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影响中国近代文人居宅演变的各种因素,以此给出一种新的解释——中国近代文人居宅的演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异质模因从相遇到碰撞,再到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模因的遗传、变异、选择特性在传播过程中打破原有“平衡”并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  近代与现代在历史时期上的划分不能阻碍其文化的连续性,因此本文在最后一章对近代文人居宅模因演变的当代延续性进行了叙述,以新中式住宅的设计为依据提出了模因的可持续概念,希望能为当代的文人居宅设计导向与方法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从工业革命到《雅典宪章》再到《马丘比丘宪章》,城市的形态由简单聚集发展到功能分区,再演变为当下的有机综合。混合多元的开发模式在城市化速度激增与资源透支之间矛盾的形势
浙江地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拥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浙江余姚地区发现了河姆渡文化遗址,其中找到大量稻壳的堆积、成批出土的骨耙、复杂的农耕木质工具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城市生活的多面性。日常生活总是在特定的空间完成的,“日常生活空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所占据的空间。但这一概念更注重于空
村庄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村庄整治规划能够保障村庄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各地的实践证明,村庄整治规划在一定程度上
社区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体育中心又是社区体育在开展过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具有一定专业性和特殊性活动的场所。社区体育中心在实际建设中既
学位
历史性建筑是一个时代和地区精神文化与历史特征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东莞处于经济发展前沿地带,同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性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住宅为居住活动提供物质以及精神场所,是人类对生存环境追求的反映。由于我国大部分领土都属于山地空间范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山地居住区的
当前,重庆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业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休闲旅游,享受淳朴的乡村生活乐趣,放松心情,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感受历史文化村镇的魅力。另一方
气候是一个基本的环境因素,它影响着世界各地传统建筑的形成。气候、建筑材料、地形和社会文化差异等都会影响传统聚落和传统民居的设计。  为了使传统聚落具有舒适的室内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