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ID-LC-MS/MS)建立准确可靠的血浆/血清醛固酮检测方法,优化方法学性能,使其达到候选参考方法标准。方法:以 ACQUITY UPLCI-CLASS System 色谱仪与 Xevo TQ-S 质谱仪(Waters,美国)组建ID-LC-MS/MS系统,以醛固酮(Sigma Aldrich)标准溶液作为定量标准,以醛固酮同位素标准溶液为内标,以包括法进行定量。对样本前处理方法与液质系统条件进行选择与优化,根据相关EP文件要求,对方法定量限(LOQ)、不精密度、基质效应、正确度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以Westgard网站上导出的血清醛固酮生物学变异标准评价方法性能。结果:以醛固酮-D8为内标,以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Oasis Max96孔板)为样本前处理方法,以纯水与纯甲醇为流动相,以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MRM)进行检测,以359.16/189.14为定量离子对,以359.16/331.23为定性离子对。方法单次分析时间为6min,生物样本中干扰可达到基线分离,无携带污染。方法定量限<20pg/mL;低、中、高浓度样本的重复性(N=5)与实验室内不精密度(N=25)分别为2.06%~2.44%与2.54%~3.66%,小于1/2生物学变异最佳不精密度要求(≤3.675%);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标相对回收率(N=6)为98.76%~99.11%,回收率偏差小于1/2生物学变异最佳偏倚要求(≤3.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的醛固酮同位素质谱检测方法,可作为血浆/清醛固酮检测候选参考方法,为醛固酮测定标准化提供参考。目的:制备醛固酮候选基质参考物质(SRMs),为各厂家、实验室提供参考溯源标准,改进醛固酮检测结果质量,推进临床醛固酮检测结果标准化。方法:根据ISO导则35与EP30-A,从北京医院内分泌实验室收集剩余新鲜人血清用于制备不同浓度的SRMs。以醛固酮候选参考方法为SRMs进行定值。根据ISO导则35,对醛固酮SRMs的稳定性、均匀性、冻融效应与其在不同系统间的互通性进行考察。结果:根据醛固酮检测临床意义值范围,制备低、中、高三种浓度水平醛固酮SRMs,其靶值(N=4)分别为 54.61±1.99(pg/g)、139.26±3.47(pg/g)、226.58±7.39(pg/g);三种浓度水平醛固酮SRMs均具有良好均匀性,在-80℃条件下半年稳定性良好,无明显冻溶效应;局限于当前醛固酮常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溯源性差异以及样本收集量不足等问题,只在国内两种常见醛固酮常规方法(索灵、安图)与一种质谱方法(沃特世液质系统)间进行互通性评价,三种浓度醛固酮SRMs在索灵与沃特世液质系统方法间具有互通性。以三种SRMs为样本开展2019年醛固酮能力验证调查项目,发现醛固酮测定方法间存在明显校准差异,测定结果间可比性不足。以高、低浓度SRMs对实验室的中浓度SRMs测定结果校准后,其测定值可比性明显改善。结论:本研究中研制了低、中、高三种浓度水平的醛固酮SRMs,可为各厂家、实验室间醛固酮检测免疫法与质谱法提供溯源与量值传递标准,开展正确度验证计划,有利于推进当前醛固酮检测标准化。目的:比较国内两种主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索灵、安图)及一种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临床醛固酮测定结果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考察醛固酮候选参考物质、厂家质控品与室间质评样本的互通性;结合醛固酮室间质评数据,评价我国醛固酮检测一致化/标准化现状。方法:根据EP9-A3与EP14-A3指南文件,收集浓度初测值在检测方法共同检测范围内的45例剩余新鲜单人血浆样本。根据EP15-A3指南文件对待评价方法精密度进行验证。以Deming回归分析对3种醛固酮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两两比对,以决定系数R2评价方法间相关性,以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评价方法间一致性,以Bland-Ataman图分析方法间绝对与相对偏差。根据EP14-A3指南文件对物质互通性进行评价,以95%的可预测区间(Prediction Intervals,PI)为评价标准。结果:3种醛固酮常规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均达到声称水平且满足方法学比对要求。索灵与常规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检测结果间具有较好相关性(R2=0.985)与一致性(CCC=0.967);安图与索灵/常规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检测结果间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差。三种醛固酮常规检测方法间平均相对偏差均超过生物学变异最低偏倚要求(18.6%)。3种常规醛固酮检测方法中,索灵与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的相关性与特异性满足互通性评价对方法的要求,低、中、高三种浓度水平的醛固酮候选基质参考物质在该两种系统上具有互通性,而索灵、安图厂家质控品在该两种系统上均不具备互通性,室间质量评价样本的互通性难以定论。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按试剂分组后,组间均值变异大,且各组内醛固酮测定结果变异大,提示当前醛固酮测定一致化不理想。结论:醛固酮常规检测方法测定醛固酮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方法特异性不足与溯源不统一仍然是当前醛固酮检测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醛固酮参考测量方法、具有互通性的醛固酮基质参考物质与醛固酮标准化计划如: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开展,是推进醛固酮检测结果标准化、结果互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与确诊标准一致化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