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机制研究 ——基于黄陂乡村传统文化的案例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传统文化植根于乡村的历史,对乡村现在和未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在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创新乡村传统文化对于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问题。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着重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党和政府系列有关农村问题及其文化建设的政策与文件构成了本研究的政策背景,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构成本研究的实践背景,弥补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融合的整合性、系统化研究不足构成了本研究的学术背景。如何基于二者融合困境而构建出具体的融合机制是本研究的问题所在,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现。现有的研究大多比较分散,对二者如何融合的研究稀缺,案例研究不足,本论文基于上述现状选取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为例分析二者融合的有关问题及对策,综合应用了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第二章阐述乡村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并对本研究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本研究认为乡村传统文化是指村民在特定的乡村地域中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特指那些优质先进的传统文化。黄陂乡村传统文化是黄陂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而显著的乡土文化记忆和痕迹,主要包括木兰文化、理学文化、盘龙城文化、红色文化、村落建筑文化以及主要为泥塑、楚剧和武术为特色的非遗文化。文化融合机制就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之间融合起来的机理,能有效促进文化融合的路径和手段,使文化整合、转化并能融合在一起的机制。第三章以湖北武汉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为案例,剖析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及其具体表现。通过对黄陂乡村传统文化的文献研究与考据,我们认为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主要表现为三个“追求”即追求富强、民主与文明的美好国度;追求自由、平等与公正的社会秩序以及追求敬业、乐群和友善的道德境界,这在黄陂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确有鲜明的体现。第四章主要阐述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价值和融合困境。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有助于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促进乡村稳定和谐发展;有助于凝聚乡民文化认同感,创新乡村传统文化,满足乡民精神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由于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形式和功能发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二者的深入融合面临着一定困境,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即劣质文化难以彻底根除、缺乏多元文化融合载体、缺乏组织与政策的供给、人财物投入的不足以及存在一定文化差异。第五章论述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原则与机制,并以黄陂为案例进行了具体的佐证分析。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的融合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遵循继承发展与扬弃创新相结合、以人为本与实用高效相结合和立足现在与面向未来相结合的原则。破解二者融合困境就要找准对策和方法,具体来说就要构建相应的融合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建构传播扩散机制,更新思想观念;建构组织保障机制,打造文化载体;建构制度供给机制,优化文化政策;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加大文化投入。就四个机制的关系来看,传播扩散机制是前提,组织保障机制是基础,制度供给机制是核心,评估反馈机制是重点,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和经济上予以支持,形成系统化的发展机制,才能有效破解融合的困境,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总的来看,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既需要因地制宜,又需要统筹规划。唯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对症下药,找准二者的最佳融合点,才能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个题材的选定与创作者的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2017年9月进入美院学习,和所有油画专业的同学一样,心中满是对绘画的憧憬和梦想,告别以往的课堂习作,走向绘画自由。此时此刻,绘画的激情和欲望时常让我感到困惑,画什么?怎么画?我急于找到一个突破口,想去抓住它,并且能够通过它让自己真正找到个人的绘画主题和创绘画语言。于是开始画各种题材,去街道、车站、公园,画人物、静物,更多的是画风景,而且想要通过画一种
近年来,看守所、监狱、戒毒所等监所单位时有发生被监管人员脱逃、死亡的事件,被曝光后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暴露出监所警察工作执行力与政策要求存在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实地调研,找准并推动解决基层监所警察执行力存在的问题,促进监所更好实现政策目标。本文采取参与观察和访谈方法,选取了S戒毒所为个案研究对象,以街头官僚理论为理论视角,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建立了执行力分析框架,剖析发现基层监所警察在执行意愿上存在出于
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乃国之魂。民俗文化反映在人民社会生活中的食、衣、住、行,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相传沿袭下来的风俗惯制,文化传传承以民众为载体,生生不息,代代传承。民俗是历史文化显现,作为民族记忆,一直根植在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中指导生活。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教学科目,是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其中人文性在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教育提供必要条件。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保留
商业秘密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生存发展。近年来,我国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发案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市场经济管理秩序和权利人合法的利益带来的损害越来越大。现今世界许多国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除了运用民事救济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刑事救济手段保护权利人的利益。1997年,我国刑法首次设立侵犯商业秘密罪,为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刑法作为打击犯罪最后的防线和最严厉的制裁手
口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学习者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学设计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在教学实践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安排。笔者担任泰国东北部乌隆他尼府的Don Bosco Vitthaya School汉语教师长达两年,并负责初中学生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泰国初中生中级汉语口语课的教学,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公正与效率”的和谐统一是诉讼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刑事诉讼活动也不例外。然而,由于非法取证行为这一顽疾的存在,导致刑事诉讼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受到伤害,冤假错案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因此,要实现司法的公正,必须实施严格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坚决制止非法取证行为;另一方面,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实施严格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遏制非法取证行为,势必要消耗大量的司法资源。在我国目前案多人少,司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话教学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以合作、互动为主要途径;以生成、创新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追求。对话教学既能改革初中语文课堂传统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对话教学的实质未能被全面理解和落实,考察当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课堂
青苗会是近代华北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村落组织形式。本文运用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满铁调查部惯行班在华北地区的调查资料,具体考察了其中记录的六个村庄的情况,通过上述文献材料来探讨青苗会的治理功能是如何从最初的看青组织逐渐进行功能扩张的以及这种功能扩张对于华北乡村社会治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青苗会最初的起源及其结构功能,接着分析了青苗会在涉及到村庄信仰、维护公产、纠纷调解等方面如何发挥作用;然后进
自《网络安全法》出台以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CII)概念和范围的界定引发各界热议。由于“关键基础设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s,CI)和CII概念极为相似,故本文首先区分CI和CII,引出ISO/IEC 27032:2012(以下简称为“ISO 27032”)中CII概念的亮点之处,并对各自的范
在当下的儿童钢琴教学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对显性知识的讲解学得弹奏技巧,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弹奏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弹奏能力通过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自然地获得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未必能够清楚地说出他是如何感悟出这些知识的,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却能挥洒自如。在儿童钢琴教学中,这种不知不觉掌握知识、获得感悟的过程,我们称它为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内隐学习。本文以南昌地区为例,在南昌地区展开对儿童钢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