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平台下网约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走进大众视野,短短几年间,各类产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了华丽转型,迸发出了新的生机,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以美团、滴滴、斗鱼等为主的共享经济平台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使闲置的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发挥了最大限度的使用价值。但是,服务于各类共享经济平台的“网约工”群体却因不同于传统劳动者的特征,陷入身份模糊的困境。我国现有法律并未对网约工的劳动关系做出规定,司法实践也较为混乱,仅凭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及保护模式更是难有结论,因此有必要从对网约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做出回应。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共享经济平台下网约工劳动权益保护的问题展开讨论:首先,网约工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其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探讨,综合国内外对网约工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发现对于网约工劳动权益的保护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其次,网约工产生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中,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分布集中,呈现出新的用工特点,对比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和雇佣关系的特征,发现网约工的用工特点与上述三种关系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再次,目前对网约工的保护制度不够健全,具体的社会保险、劳动基准、职业发展等权利得不到保障。这种困境的形成,一方面在于立法上我国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在于司法上对网约工劳动关系的认定十分谨慎。根据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网约工与平台的关系既然不属于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各项权利自然无法享有。此外,国外对于网约工劳动关系的认定及权益保护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未来网约工劳动权益的保护提供了经验。大众熟知的英美“Uber”案以存在控制管理的因素确认了司机和平台的劳动关系;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关于中间类型劳动者的特征、认定标准及享受的劳动权益各有侧重;通过对两种思路的分析,可以发现中间类型的劳动者在我国具有可行性。最后,分析网约工劳动权益保护困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约工的劳动权益。因此,要明确权益保护基本原则,定位保护的方向;丰富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增强认定标准的弹性;突破现有的保护框架的局限,设立“经济依赖性劳动者”,明确“经济依赖性劳动者”的特征;完善具体的劳动权益保护的措施,改革社会保险(尤其是工伤保险)制度,明确相应的劳动基准,发挥工会对集体权利保护的独特作用,确立就业发展权,实现职业的稳定。
其他文献
十三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发展时期,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我国职业教育形成了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与改革,获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当下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与困境。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能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教育强国、实施创新驱动等战略,使得国家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龙头,肩负着为我国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科研产出的生力军之一,同时又是我国未来博士研究生的储备者,其培养质量事关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导学关系是影响我国研究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2020年12月,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倡议构建和谐的师生关
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推进,提出了体育课堂"学、练、赛"3种形式的联合机制,课内以"学"为主,把该学的学懂;课外以"练"为主,提倡体育家庭作业制度。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居家体育锻炼、家庭体育作业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一线体育老师应该设计制定与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状况、体育学科素养相匹配的体育家庭作业,让运动自律性还不高的小学生完成"任务式"的运动,来弥补体育课堂学练的不足,同时满
有组织就有考(核)评(价),有什么的考核就有什么样的组织作为。考核是组织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实现组织目标的保障条件。构建导向清晰、科学合理、操作可行的地方党政组织考核体系,并实现法制化,对于提高党和政府管治能力及效率,提升党和政府形象,推进依法治国、治党、治政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工作考核发生了两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一是从没有考核和奖励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发挥着维系民族情感、凝聚民族力量、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前进道路上面临着众多不可预知的困难和挑战。为保障中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势必需要用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来凝聚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增强国家竞争力。同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其中,人民幸福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只有人民幸福,民族才能真正振兴,国家才能真正富强。人民幸福需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栋梁之才。因此,实现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离不开新时代大学生的不懈奋斗,这首先
通过学习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中,人们大都认为人是最重要的资本,作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他们是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本。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整体利用效率决定着高端人力资源的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小到一个企业,大到政府、国家,人才在发展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上个世纪中期,世界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开始意识到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具体表现为相继加大资金投入,许以优厚的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课题。一般情况下,年龄的增加会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一方面,老年人身体素质变差,另一方面,生理上的变化也会造成心理上的变化,使老年人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再加上身份的转变,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问题。因此,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今后发展
劳动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察觉到劳动在人的成长历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提出了新时代的劳动立场和劳动观点。他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立场上,不但从理论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容,而且在治国理政的劳动实践中注入创新活力,不断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渐形成了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创新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我国家庭结构快速核心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家庭功能关系变动导致家庭婴幼儿照护缺失,而目前我国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不完整。再加上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以及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年轻父母普遍面临婴幼儿照护困难。在此背景下,十九大报告提出“幼有所育”改革,推动社会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以增加婴幼儿照护供给,并视其为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