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义之声颠覆之音-巴赫金复调理论读《荒原》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原》是托·斯·艾略特的代表作,该诗彻底打破了以往的文学传统。“复调”思想是巴赫金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本文透过巴赫金的复调思想这个独特的视角解读《荒原》,发现在《荒原》一诗隐含了众多的声音。如在第一章《四月的葬礼》中隐含了神谕的声音和世俗的声音;过去的声音,现在的声音和未来的声音;人物的声音作者的声音。在第二章《对弈》中隐含了神话的声音和现实的声音,男性的声音和女性的声音;神圣不可侵犯的声音和亵渎的声音。在第三章《火诫》中隐含了严肃的和讽刺的声音,长者的声音和幼者的声音;佛教的观点和基督教的教义。在第五章《雷霆的话》中隐含了社会的声音和宗教的声音,以及DA这个词体现的多声部的复调特点。《荒原》一诗中多元的声音蕴含着颠覆权威的力量,有助于重建疲惫无力的战后社会。隐含在《荒原》中众多平民阶层的声音旨在颠覆疲惫无力的官方话语。   通过巴赫金复调理论对艾略特《荒原》一诗的解读不难发现,诗歌字里行间里隐含着众多声音。《荒原》里的所有声音都是平等的,它们从占统治地位的权威声音中脱离出来,自由的发表各自的看法,体现出《荒原》中蕴含的民主思想。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艾略特的生平、艾略特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荒原》以及《荒原》一诗的社会背景。第二章总结了东西方文学批评界对艾略特《荒原》一诗的研究评论。第三章的理论框架简单阐释了巴赫金的复调思想。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就《荒原》每一章的复调特色逐一解析。第五章阐述了在巴赫金复调理论的视角下,《荒原》一诗显现出的社会价值。第六章得出结论:《荒原》中复义的声音中蕴含着颠覆的力量有助于实现明主理想,重建人类文明。  
其他文献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近年来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但与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的先导课程相比,课程呈现出内容广泛、知识点多、逻辑性差、叙述性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其过程的顺利完成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从而使学科竞赛具有了突出的信息化特征.文章从真实活动学习环境、信息源学习环境、合作
汉语中存在着句式比较特殊的双主语结构,尽管已有诸多语言学家对此结构进行了探讨,但对此问题的讨论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足关于两个名词短语NP1与NP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信用卡作为一种特殊的信贷服务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吸引海外客户群是国内银行卡海外业务拓展的关键,而成功的信用卡简
当前中国,多数学者只是关注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而忽视了对语言习得逆过程的关注。语言磨蚀,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为全面研究语言习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已成为一个相对独
因其对图像的依赖,图文小说一直以来被评论家认为是一种二流的文学形式。但是,自1992年《鼠族》捧获普利策奖以来,图文小说这一形式得到肯定。加之,因其将文字和图像结合的特点,图
学位
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选择地方方言、普通话和英语作为目标语言,以言语适应理论为框架,结合社会身份三原则,分析中国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这三种语言的语言态度,揭示这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