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规模经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yuqi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已发展到极限,催生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农地规模经营应运而生。农地规模经营适应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农地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农地的经营效率,释放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研究农地规模经营的具体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影响,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陕西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进行调研,通过现场访谈和分析调研数据,对论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农地规模经营既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向城镇转移就业,还有利于农业自身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迁移型人力资本的促成。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借助调研数据分别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既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关性强的关系,又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正向响应关系。继而得出了农地规模经营和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的迁移型人力资本形成等结论。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等;第二章,阐述国内外农地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方面的研究;第三章,农地规模经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析;第四章,陕西省农地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第五章,农地规模经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第六章,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当前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面积超标、规模大、“人减地反增”和“一户多宅”等突出问题,导致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矛盾突出,
社区教育的诞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也必然要遵循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在基层治理模式从单位治理转变为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区的功能定位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将社
生态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效途径,很多学者对生态建设领域进行了研究。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更多的学者关注的是生态建设如何开展或大区域、大尺度生态建设的评估
<正> 早在1945年,许宝(马彔)教授在他的著名工作[2]中,得出了取自总体的独立样本的样本方差依分布收敛于正态的速度及分布的渐近展开.陈希孺教授在1979年将收敛速度推广到一般
作物转基因技术是目前现代生物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影响最为广泛的核心技术,发达国家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目的在于抢占生物技术的制高点,强化生物以及相关领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之一,也是水资源缺乏的大省,2014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0.57 m3/人,居全国第26位。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河北
由于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被征用的土地越来越多,使得被征地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他们的长期生存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不稳定因素。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而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发展特色农业并使之产业化[1]。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
“兴边富民行动”是以政府扶持作为主要导向的一种全民参与的少数民族政策。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自强,通过增加投资和扶持力度,帮助边境地
粮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粮食产量预测模型进行研究,不仅能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而且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起着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