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化石墨烯构筑的几种伏安传感器及其应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自2004年发现以来,就成为了材料科学界的新星。由于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宽的电位窗口以及电催化活性等特性,被广泛地用于制备修饰电极的修饰材料研究中。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最重要的一种氧化衍生物,它具有丰富的基团,在对石墨烯材料进行功能化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一般来说,氧化石墨烯是用石墨制备石墨烯时的主要中间产物,但有时也被用来作为最终产物来构筑修饰电极或电化学传感器,因为它所含的大量含氧基团能被作为结合位点来进一步引入新的基团。并且氧化石墨烯也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因此它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论文中,将氧化石墨烯作为主要的电极修饰材料,并结合其它一些物质共同构筑了几种电化学伏安传感器,用于一些小分子灵敏快速地测定。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首先用改良的Hummers法在实验室合成氧化石墨烯,并用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将合成的氧化石墨烯和Nafion的混合物滴涂在玻碳电极上构筑了一种新型伏安传感器,并考察了咖啡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由于结合了Nafion的吸附性能与氧化石墨烯电子交换速率高的优点,该修饰电极对咖啡因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响应。在最佳测试条件下,建立了咖啡因测定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和低的检出限。同时,该修饰电极还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以及高的灵敏性。将此修饰电极用于实际样品如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利用体系1中由氧化石墨烯和Nafion的混合物所构筑的修饰电极,考察了对茶碱和咖啡因实现同时测定的可能性。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茶碱和咖啡因的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辨别作用,可有效地分开茶碱和咖啡因的氧化峰,二者的峰电位差为150 mV,因此能实现对二者同时测定的灵敏检测。同时也用该电极对实际样品中的茶碱和咖啡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此测定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用该修饰电极简要考察了因分子结构相似而很难用电化学方法进行同时测定的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3)利用电聚合方法将L-半胱氨酸沉积到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膜上,氧化石墨烯在此作为沉积L-半胱氨酸的底版,构筑了一种检测苦参碱的新型伏安传感器。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苦参碱的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接着用该修饰电极考察了苦参碱的电化学行为,通过一系列电化学方法对其反应机理和电化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建立了苦参碱的电化学测定方法,并对苦参碱注射液样品中的苦参碱含量进行了成功测定。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说是中国文学艺术观念、知识范式的一个转型期。从整体上看,20世纪中国文艺学对西方、俄苏的移植,不光是文学观念的转换,更是知识形态的转换,这是中西
近些年来,以全控器件为基础的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VSC-HVDC)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将该技术命名为柔性直流
<正> 早在80年代初,基于MODEM的BBS服务就已经在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到了80年代末,随着Internet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基于Internet的BBS服务更是如虎添翼般
<正>浙江省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以治水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打好治水攻坚战,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先是提出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黑龙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基因耐药变异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医院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400例,应用PCR
"全民健康覆盖"的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对这一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本研究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角度,结合中国实践,探讨"全民健康覆盖"的内涵,认为这一概念应包括风险
随着无线接入系统的工作频段越来越高,传输带宽越来越宽,非视距(Non Light Of Sight,NLOS)传输的限制就越来越大。研究非视距传播环境下抗衰落技术,对解决非视距无线接入条件
<正> 生物技术的发展是这20多年中极为注目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而它在现代军事上的应用更是出人意料。美国一些生物技术专家和军事专家认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生物技术将有助
回顾评述我国磁性材料行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也是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大国.从建国至今50余年的时间,我国的永磁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永
蛋白质是人体中广泛存在的的物质,其中血清白蛋白的含量最为丰富。研究血清蛋白与小分子相互作用在生命科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