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绘画在数字中国水墨画中的创作与运用

来源 :鲁迅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记录笔者在中国画专业的基础上结合CG技术去做一些创作的尝试。中国传统绘画在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在信息为主的时代,本论文尝试着能否为中国画创作开辟一种新的绘画方式与视觉上的体验,也试着在中国画悠久的历史中能否增添新的绘画语言。让更多的新生代学子可以更加热爱中国画,利用新的技术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水墨。同时,也尝试探索民族性电子绘画的特点。(一)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中国绘画史,分析中国绘画在材料的创新上对创作形式及风格面貌的影响,论证数字技术技术可否以一种新材料的形式为中国画提供更多的可能。(二)实验法,通过运用该技术与中国画形式结合作绘画实验,记录实验过程,运用、分析并总结该技术绘制中国水墨画的利弊,论证数字中国画是否可行。在国际上,CG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目前从事该技术创作的艺术家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如日本的河口洋一郎、空山基、石川晃之夫妇、Kote Yamaji,法国CG艺术家Sergey Kolesov,美国艺术家Kris Antropus Costa、Joon Lee、Joanne Nam,艺术家Farid Ghanbari艺术家安德鲁·琼斯等;在中国,数字艺术家也越来越多的涌现,如“好莱坞大神”杨日晶,艺术家黄光剑、艺术家田晓磊、艺术家陆扬、艺术家毛婷、艺术家姜涵、艺术家刘治、艺术家杨雪果、艺术家唐月辉、艺术家王炜、艺术家拓月等。这些艺术家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各自的风格和卓越的代表作。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国人开始更加关注自身民族的文化。初期中国数字绘画更多的是倾向于西方、日本绘画风格,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关注自身民族文化,在创作上艺术家也将中国风格的绘画融入到作品中。由于大部分数字绘画艺术家是设计或其他专业出身,在绘制中国画风格的作品时,他们多是用电脑笔刷去模仿认为是中国绘画的形式,而实际上创作者对国画的了解较少,仍然摆脱不了西方艺术的审美及特点。相对来说,多数中国艺术家都是在软件的基础上去创作中国风格的作品,较少会在中国绘画的基础上运用设备去创作。本论文将在中国绘画的基础上与数字技术融合,试着可以将中国水墨特性在电子备中得到较好的体现。笔者经过学习、运用CG技术,将电子绘画与中国画结合,尝试进行创作,并运用到作品中。电子绘画相对于纸本绘画存在一些优势,同时也尚有一些不足需研究改进,本文在记录绘制作品的过程,同时对电子绘画的优势、劣势作分析与比较。
其他文献
<正>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中国花鸟画无疑是这座宝藏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花鸟画来源于生活,也为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今天,服装设计是一门时尚的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村改造,成功进行了民国乡村建设派希图从事的多种工作。它通过普遍建立党的组织以实施对工作的领导,在农民当中培养先进分子以示范和带动农民
为了获得适于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的微卫星分子标记,该研究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三叶木通微卫星富集文库。结果表明:在150个阳性克隆中发现了70个微卫星位点,富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中小学阳光体育组织的社会化程度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中小学体育组织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为中等城市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构
目的了解颈丛受压的解剖学依据及其诊治方法.方法采用解剖学方法,对6具成人尸体的双侧颈丛,并对其行径作大体及显微解剖观察;临床随访并分析16例颈丛神经受压患者的治疗及疗
都市区规划是城市发展到较高阶段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都市区的含义及产生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邯郸都市区构建基础及范围界定,阐述了邯郸都市区形成互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初
城郊森林游憩作为一种积极型游憩活动,充分认识其环境冲击特性对城郊森林游憩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为例,调查分析了植被、土壤的游憩冲击
一节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通过心理游戏实现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结合实践,介绍了心理游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营造教学氛围、助力问题设置、
城市文化作为一个城市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情愫和现象,需要传承和发扬。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符号,透过这些符号,可以探寻出一种生活的逻辑和价值取向。本文以城市文化为切入
近十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随时随地、便捷地获取信息已然成为现实。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消费和生产信息的界限变得模糊化,也催生了自媒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