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自由与根本恶——康德宗教哲学的致思之路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这样处理康德宗教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一是对康德宗教哲学内在承继的西方思想传统的发掘;其二是将康德的宗教观念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赋予其时代意义。  本文的结构根据此目的主要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康德哲学内在的理论核心及其与宗教中的上帝概念的关联性;第二部分以康德宗教哲学中的根本恶问题为基点,探讨其与康德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联系。另外,本文在这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简短的过渡。  我们是通过对康德哲学中围绕着“上帝”概念的内在发展的陈述来揭示其思想传统的。起点是对康德早期哲学中的神学意旨的陈述。在这一神学意旨的推动下,康德以理性的方式建构“上帝”作为绝对存在者的概念。而在经历批判之后,这一概念的建构性意义被剥夺,而成为了一个“理念”。但是此后,通过实践哲学中“自由”概念的构建,“上帝”概念再次被建构起来,尽管如今它只是一个实践意义的悬设,却毕竟因此获得了积极的内容,并重新与“存在”概念联系起来。  在简短的过渡中,我们将依据根本恶理论康德对于上帝概念的重新构建从内在的逻辑发展引向其与时代背景相关的动机中来。  过渡将帮助我们理解其宗教哲学著作《论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的根本恶问题。首先,我们通过文本解读来认识根本恶的逻辑构建及其与实践哲学核心概念(自由)的内在联系性。其次我们在启蒙的时代背景下认识康德对根本恶的建构。而这一认识的根本基点在于康德对根本恶的根据的说明。最后我们通过康德宗教哲学的相关观念来回应启蒙时代造成的时代困境,你这一时代困境的本质就是幸福对于自由的挑战,我们认为只有凭借康德根本恶理论将人内在的秩序颠倒揭示出来,由此才能真正为自由精神辩护。
其他文献
任何工程活动都是一种以技术为核心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技术活动,还是一种集成着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